课程描述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院校所有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入门介绍,了解该学科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从事或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有的道德法规。

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① 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与硬件结构;

② 掌握计算机软件重要概念和操作系统的功能;

③ 了解数据库、多媒体、网络以及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

④ 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本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相结合的软硬件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计算机学科的方方面面,要求做到广度优先。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使学生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先修课程:

学  时 数:42+28


二、教学大纲


三、知识单元


四、课程说明

对比计算机专业教指委制定的《计算机导论》以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制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两门课程,结果显示它们的基本教学要求几乎是相同的。因此,根据我校新生的计算机实际入学水平,2005年将“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导论”课程合并,同时采用自编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题解与实验指导》两本教材。2007年在上一版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并出版了《计算机导论》和《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书》两本教材,沿用至今,后续课程的教师与学生反响很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给不同学院学生授课的差异:

①对计算机学院的授课对象增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介绍,尤其是CC2005或CS2008中论述的14个知识领域,如Discrete Structures (DS), Programming Fundamentals (PF),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AL), Architecture and Organization (AR), Operating Systems (OS), Net-Centric Computing (NC), Programming Languages (PL),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 Graphics and Visual Computing (GV), Intelligent Systems (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Issues (SP), Software Engineering (SE), Computational Science (CN).

②建立了适用不同学院授课对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环境,以适应不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针对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建议其使用Mac OS X操作系统,针对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建议其完成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还要了解Linux操作系统,公共机房提供相应的实验教学环境。


          《计算机导论》自编教材与教指委课程基本教学要求的对比

《计算机导论》自编教材 《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核心课程 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指委 《大学计算机基础》(较高要求) 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 计算机大公共课程教学内容 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指委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⑴计算机的历史:人和计算机 1-1 了解计算机与信息技
       术发展简史
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⑵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1-2 了解计算机应用范围
       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
       点

1.2 计算机运算基
                础
⑶冯诺依曼机模型:基本组
    件;指令处理
1-3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趋势
 
1.3 逻辑代数与逻
                辑电路
⑽计算机与社会 2-1 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
       的表示与存储
 
1.4 图灵机与
                冯诺依曼机
⑾计算机系统在各行各业的
    应用
2-4 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
       原理、存储程序原理
 
1.5 计算机结构及
                工作原理
  2-5 了解计算机基本指令
       系统的概念
 
2 计算机硬件系统 ⑷输入与输出:基本I/O;键
    盘输入;显示器输出
2-2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
       本组成
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硬件概
                述
  2-6 理解计算机各基本部
       件的功能与主要性能
       指标
 
2.2 中央处理器   2-12 了解计算机的存储
                   体系
 
2.3 存储系统   2-13 了解逻辑地址、物
                   理地址及其相互转
                   换
 
2.4 输入设备   2-14 了解常用外设的功
                   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2.5 输出设备      
2.6 计算机的系统
                结构
     
3 计算机软件系统 ⑸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语言、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
    级语言
2-3 理解软件的概念与软
       件系统的类型
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
3.1 计算机软件概
                述
⑹操作系统概述 2-7 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
       历史
模块2 微机操作系统及其
                    使用
3.2 操作系统 ⑺软件工程概述 2-8 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
       与种类
模块5 办公软件应用
3.3 办公软件 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9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
       组成
模块16 程序设计基础
3.4 程序设计基础   2-10 了解文件管理的基
                   本原理
 
    2-11 了解进程管理的基
                   本原理
 
    3-1  程序设计  
4 数据库与信息系
             统
  3-2  数据库 模块15 数据库系统基础
4.1 数据库系统基
                础
     
4.2 数据模型      
4.3 关系数据库与
                SQL语言
     
4.4 Access数据库
                管理系统
     
4.5 信息系统基础      
5 多媒体技术基础   3-3  多媒体 模块3 多媒体知识和应用            基础
5.1 多媒体技术概
                述
     
5.2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5.3 音频信息处理      
5.4 图像信息处理      
5.5 视频信息处理      
6 通信与网络基础 ⑼通信与网络基础 3-4  计算机网络 模块8 计算机网络基础
6.1 数据通信基础     模块9 Internet基本应用
6.2 计算机网络概
                述
    模块10 信息检索与利用            基础
6.3 局域网      
6.4 广域网      
6.5 因特网      
6.6 网络信息检索      
7 信息安全与道德
             规范
⒁计算机科学学科学生的职
    业道德
1-4 理解使用计算机时应
       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及
       应用具备的防护意识
模块14 信息安全基础
7.1 信息安全概述   3-5 信息安全  
7.2 计算机病毒      
7.3 网络安全技术      
7.4 道德规范与法
                规
     
自编教材未包括的教学内容 ⑿计算机科学学科的内涵   模块4 图形图像的制作
  ⒀计算机科学学科学生的知
    识结构
  模块6 三维建模与动画基础
      模块7 计算机与音乐基础
      模块11电子政务基础
      模块12电子商务基础
      模块13网页制作基础

« 返回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组

版权所有2013© v3.0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系
                           中国广东深圳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 邮编:518060 电话:86-755-2653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