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总 学 时: 70 其中:实验课 28 学时 学 分: 4 先修课程: 无 教 材:[1] 王志强等,计算机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08 [2] 王志强等,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08 参考教材:[1] 黄国兴等,计算机导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7 [2] 王玉龙等,计算机导论(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1 课程性质: ■综合必修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全校公选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 2.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 3.了解数据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 4.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所有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学科的入门介绍,使他们能对该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在该领域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遵守的法律准则。 本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要求做到广度优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1)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2)了解计算机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3)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涵和知识结构。 (4)理解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和信息编码。 (5)理解图灵机和冯·诺依曼机模型。 (6)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7)理解计算机指令处理的过程。 2.计算机硬件系统 (1)掌握计算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2)理解计算机的存储结构。 (3)了解常用外设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 3.计算机软件系统 (1)理解软件的概念与软件系统的分类。 (2)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种类及基本组成。 (3)理解文件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原理。 (4)掌握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并能解决一般应用问题。 (5)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 (6)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软件开发一般方法。 4.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1)理解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概念。 (2)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及类型。 (3)了解关系数据库与SQL语言的基本概念。 (4)掌握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5)了解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5.多媒体技术基础 (1)掌握多媒体元素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 (2)理解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声音、图像和视频的数字化过程。 (4)掌握一种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 (5)了解典型的多媒体应用系统。 6.通信与网络基础 (1)了解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技术以及常用通信系统。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分类及基本组成。 (3)了解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方式。 (4)理解Internet的作用和典型服务类型。 (5)掌握网络的连接与设置、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使用、上传和下载文件的方法以及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7.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 (1)理解信息安全与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掌握病毒防范的基本方法。 (4)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及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 (5)了解使用计算机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应该具备的防护意识 实验内容: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 2.操作系统的使用
3.常用工具软件
4.办公软件
5.数据库管理系统
6.多媒体工具软件
7.Internet的使用
8.网络信息检索
9.信息安全 学时分配:
章节 |
主要内容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
讨论 |
习题 |
小计 |
1 |
计算机基础知识 |
8 |
|
|
2 |
10 |
|
2 |
计算机硬件系统 |
4 |
2 |
|
|
6 |
|
3 |
计算机软件系统 |
4 |
10 |
|
|
14 |
|
4 |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
8 |
6 |
|
|
14 |
|
5 |
多媒体技术基础 |
4 |
2 |
|
|
6 |
|
6 |
通信与网络基础 |
8 |
6 |
|
|
14 |
|
7 |
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 |
4 |
2 |
|
|
6 |
|
考试与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和考勤三部分,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 学期总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