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激光原理
英文名称: Principle of Laser
总 学 时: 54
学 分: 3
先修课程: 光学;量子力学
教 材: 《激光原理》第6版,周炳琨、高以智、陈倜嵘等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课程性质:□综合必修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全校公选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能够:
1.掌握激光原理的基本知识、激光特性;了解激光器的组成;
2.了解光谐振腔模式的波动理论,掌握共轴球面腔的稳定性条件;掌握对称共焦腔的基本特性,能利用等价共焦腔的概念分析一般稳定球面腔的模式特征;掌握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与传输规律,分析高斯光束的聚焦和准直;了解非稳腔的几何理论方法;
3.掌握谱线加宽的机制和线型函数,掌握速率方程理论的分析方法,掌握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的特性;
4.掌握激光振荡特性(阈值概念、激光器起振和维持稳定工作条件、模式特性和输出功率);了解弛豫振荡、线宽极限和频率牵引概念。
教学内容:
1. 激光的基本原理
(1)掌握光子的相干性概念
(2)掌握光的受激辐射概念
(3)掌握光的受激辐射放大概念
(4)掌握光的自激振荡概念
(5)掌握激光的特性
2. 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1)掌握谐振腔特性(作用、分类、损耗)
(2)理解纵模与横模概念
(3)掌握共轴球面腔的稳定性概念
(4)掌握对称共焦腔和一般稳定球面腔的场分布
(5)掌握高斯光束(基本性质、变换规律、聚焦和准直)
(6)了解非稳腔的特性
3. 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1)了解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2)掌握谱线加宽和线型函数
(3)理解速率方程的分析方法
(4)掌握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5)掌握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4. 激光振荡特性
(1)掌握激光器的振荡阈值概念
(2)理解激光器的振荡模式概念
(3)掌握输出功率与能量的计算
(4)了解弛豫振荡概念
(5)了解单模激光器的线宽极限
(6)了解频率牵引概念
学时分配:
章节
|
主要内容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
讨论
|
习题
|
小计
|
|
1
|
激光的基本原理
|
8
|
|
|
1
|
9
|
|
2
|
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
16
|
|
1
|
1
|
18
|
|
3
|
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
14
|
|
1
|
1
|
16
|
|
4
|
激光振荡特性
|
10
|
|
|
1
|
11
|
|
合计
|
|
48
|
|
2
|
4
|
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