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教学公告
学生报告---Optical amplifiers for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s
    
题目: Optical amplifiers for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s
时间: 20151023日(周五) 1430
地点:光电工程学院 346
报告人: Dr. QiongyueKang(Optoelectronic Researc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主持人:王义平 教授

    题目:激光核物理的发展概况
主讲:王乃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 士
时间:2015年10月13日上午9:30
地点:实验楼S109
报告内容: 
1,国际上激光核物理的发展情况
2,激光驱动的核嬗变
3,核激发和电子跃迁 (NEET)
4,激 光产生的光核反应
5,激光在核天体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题目:飞秒光刻波导技术及应用

时间:9月23日(周三)上午9:30   

地点:科技楼612会议室

报告人:程光华 研究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

程光华简历:
博士,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休伯特居里实验室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超短脉冲激光技术,激光与物质介质相互作用的非线性 和应用研究;在工程应用领域,2010年为福建中涵机动力有限公司研制了国内首台超快激光微加工系统,用于柴油机喷油孔和涡轮发动机叶片气膜孔的加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国际会议邀请报告十余次。陕西省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年陕西省科技新星,2012年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IEEE Photonics society期刊, SOA期刊,中国光学学会期刊审稿人。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基金通讯评议人。


    
题目:非线性管理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
时间:2015年09月15日9:30
地点:光电工程学院346室
报告人:张祖兴 教授(南京邮电大学)
主持人:王义平 教授
 
张祖兴教授简介:
张祖兴,江苏特聘教授,南京邮电大学校长特聘教授。先后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日本东北大学电气通信研究所GCOE研究员,土耳其 Bilkent大学物理系研究员,英国阿斯顿大学光子技术研究所玛丽居里国际来访学者。

    
题 目:光子晶体及其研究进展
报告人:欧阳征标教授(深圳大学电子学院教授)
时  间:2015-4-30(星期四),14:00—15:30
地  点:教学楼C209
讲座内容简介:光子晶体是一种新型光学材料,它为微光学元件和集成光路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结合深圳特区学生实际情况,坚持深圳大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贯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育基本框架,在教学中坚持培养以“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为己任。
在教学设计方面,秉承学院的宗旨“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努力做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选用优质教材并进一步扩展教材 

   课程组坚持采用国内优秀教材——由清华大学周炳琨院士担任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激光原理》,目前已出版第六版,该教材理论体系严谨,内容合理,受到海内外同行的重视和好评。
在教学中,课程组根据学生的基础,补充一些基本知识,例如学生没有学习过原子物理的有关知识,在介绍激光基本知识时,加入了有关能级的一些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对后面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课程组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及时修正,并积极和出版社、主编沟通,促进了教材的发展;
   课程组老师认为,只有对教材作深入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课程组老师积极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做深入探讨,发表若干教研论文,如“激光原理中高斯光束聚焦的探讨”、“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烧孔’效应的烧孔宽度分析”、“铥离子(Tm3+)能级标注浅议”、“‘激光原理’课程中的激光效率辨析”、“‘激光原理’中的约化厚度与光程”、“从一道习题出发论高斯光束”等,对教材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补充了教材内容。清华大学教授高以智教授(该教材第二主编)评价“杜戈果教授对所使用的‘激光原理’教材有深入了解,多次指出教材中的某些错误及提出改进意见,使我校正在编写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激光原理”第六版的编写受益匪浅”。


2
、注重研究性教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活跃学习气氛

   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利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开发实践,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地提高。这种让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体验科研训练的过程,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近几年来,本科生发表论文21篇,涉及激光原理内容的优秀毕业论文40篇。
   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即鼓励高年级学习较好的部分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一些老师的科研项目,从事激光内容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实践,使同学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接触到更多实践技能的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地提高。既帮助了科研,又充实了自己,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基本素养,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如杜戈果教授指导本科生陈立成(2003111087)、周耀华(2003111062)、刘国平(2005111191)和高成彬(2005111166)参与项目“包层泵浦医用2mm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研究”;杜晨林教授指导的学生李兆虎(2002114005)参与发表论文“LD泵浦Nd:YVO4晶体拉曼自变频人眼安全1.52mm激光器”(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4(3): 86~289)、廖桂浩(2006162030)参与发表论文“四镜8字环形腔激光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激光与红外,2012,42(1): 26~30)。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积极参与学院“电子技能大赛和光学技能大赛”,以及学校挑战杯项目等。如杜戈果教授指导的何春飞、刘国平等同学的 “掺Yb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获深圳大学2008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二等奖;杜戈果和杜晨林教授指导的张驰、代安琪、王义弘同学的“激光干涉振动传感器”获2012“挑战杯”深圳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陈新波同学与杨文清同学参加光电子项目分别在深圳大学第七届电子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开展课程设计。杜戈果教授以教务处“综合性、设计性与探索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形式先后开展了“He-Ne激光器的装调与参数测试”、“激光谐振腔设计”的课程设计,不仅拓展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化了课程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对实际激光器谐振腔的设计能力、实际激光器的调试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其中“激光谐振腔设计”项目结题优秀。
   开展聚徒教学方式。杜戈果教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其“激光器设计”聚徒项目,采用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或辩论式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她本人多年从事激光技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激光器设计知识,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综合考虑激光器的各种特性,有助于学生将来能尽快开展研究生课题或者尽快开展相关研发工作。


3、 注重新知识教学,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将世界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中,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引导学生接触前沿学科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科研互促共进。
   近几年来,学院每两周举办一次高新技术讲座,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举行学术报告会,向学生介绍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其中也包括激光方面的最新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如下表所示,为近5年来举行的与激光原理课程有关的学术讲座。
与激光原理课程有关的学术讲座  

2010-3-3

蔡懿博士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超强超短激光脉冲的优化及等离子体镜反射特性的研究

2010-5-17

蔡懿博士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超强超短激光脉冲的优化及高次谐波产生的研究

2010-6-2

王仁龙博士

激光探伤技术研究

2010-6月24

干福熹院士

上海光机所

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发展纳米光学和光电子学

2011-3-31

徐世祥教授

深圳大学

超短脉冲激光及其应用  

2011-6-23

杜晨林教授

深圳大学

激光发展简史

2011-8-23

卓红斌

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

Parallel Particle Simulation of Laser Plasma Interaction

2012-5-10

徐世祥

深圳大学

脉冲太赫兹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2012-6-7

Grace Gao
 

新美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Learn optics and step into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field

2012-6-21

杜戈果

深圳大学

掺铥光纤激光器

2012-9-12

王勇

浙江嘉莱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Optical Fiber Devi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2012-10-24

蔡懿博士

深圳大学

阿秒相干辐射激光驱动源的研究  

2012-12-25

匡正博士

英国利物浦大学

超快激光并行加工技术

2013-1-16

卢惠辉博士

法国国家研究中心Femto-ST研究所

基于光子晶体的微型化可调谐光子器件

2013-4-16

余建华教授

深圳大学

基于激光技术的的新型显示与照明

2013-4-19

戴能利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光纤材料与应用技术

2013-9-6

王勇博士

浙江嘉莱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单频光纤激光器---特性、测试及应用

2013-9-13

华萍教授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

用光子技术迎接21世纪的全球性挑战

2014-2-27

汪国平教授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从光学成像到光学隐身与光学幻觉

2014-3-13

徐世祥教授

深圳大学

超短脉冲激光及其应用

2014-4-30

何晶博士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高亮度掺Yb三能级光纤激光器

2014-9-5

王勇教授

山东大学

The progress of High-power Fiber Lasers

2014-11-28

程亚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极端非线性光学——从三维纳米制备到远程空气激光

2015-3-5

杜戈果教授

深圳大学

光纤激光器

2015-4-2

华萍教授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

光科技的回顾和展望(1)

2015-4-16

华萍教授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

光科技的回顾和展望(2)

4、注重客观的教学评价

    学生期末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以及平时记录的出勤情况等占30%,期末成绩占 70%。期末考试在考卷中增设提高型附加题。期末考试采用了课程组统一命题、集体流水阅卷的制度,以保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