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像一场数字海啸席卷全球。Udacity、Coursera及edX迅速确立了世界三大慕课平台之位,引领高等教育实现新的跨越与发展。在这场全球性教育变革中,中国亦不甘人后,涌现出大量慕课平台。这其中,由深圳大学牵头成立的“优课联盟”尤为引人注目:
它是全国首个地方高校课程联盟,已联合百余所高校形成抱团发展之势;它致力于服务中西部高校,为偏远地区学子提供永久免费的课程服务;它推出了学分互认的科学标准,为打破校际围墙树立了典范……
而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一位科学家的睿智、一位教育家的情怀、一位实干家的笃行。作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敏锐地洞察到慕课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随即牵头成立优课联盟,开始了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这位集睿智、情怀与笃行于一身的先行者,便是深圳大学校长、优课联盟理事长、2017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优秀个人获得者李清泉。
慕课,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记者:您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在测绘领域获得过许多国家科技进步奖。工科专业背景会使您对技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吗?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李清泉:的确,就我个人而言,一直对新技术非常敏感。另外,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因为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我一直在思考、寻找一些新机遇。因为在高等教育中,应该说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根本性的突破,特别是在教育技术领域。所以,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慕课的概念和形式时,第一直觉是,慕课将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记者:从您个人对慕课的敏锐洞察到带领整个深圳大学进行教育信息化探索,这个过程顺利吗?
李清泉:深圳大学是一所开放大学、特区大学,它与生俱来就具有开放包容的热情,面对教育技术的革新也是如此。所以,在深圳大学推动新技术应用方面,阻力相对会少一些,特别是能够比较快得到众多老师和管理部门的认可,这是深圳大学能够比较好地推动慕课落地的重要基础。
未来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记者:清华大学的一位老师曾在演讲中说,“刚开始做慕课的时候,我最担心的是慕课会不会革了我自己的命”。深圳大学的老师存在这种担忧吗?
李清泉:任何一件新事物,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包括深圳大学。对于一些老师来说,还是有压力的。因为慕课在网上公开了,学生会有比较、有取舍,如果线上课程效果很好,线下选课人数就会减少。所以,无论是做慕课的老师,还是不做慕课的老师,都存在一定的压力。当然,比较好的是,深圳大学的老师能够接受这种压力,并且很快适应。目前,在深圳大学,对于在线教育这样一个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说得到了普遍认可。
记者:教育技术的革新确实促使教师做出改变,在培养未来教师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李清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往往滞后于很多技术的革新,受传统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觉得,培养老师不仅要让他有所在学科的知识,更需要培养他传授知识的能力和技巧。以前我们培养的老师主要是面向课堂讲授知识,现在慕课来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出现,所以培养教师应面向未来。这其中的核心就是要具备这种能力,比如说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优课联盟: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中西部高校
记者:2014年,您倡导发起“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目前加盟高校已过百所。成立优课联盟的初衷是什么?
李清泉:就像刚才提到的,我认为慕课是一个有力的抓手,能够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地方高校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面,有天生的短板。比如优质师资、课程普遍缺乏,在开展通识课教育方面,明显跟一些名牌大学有非常大的差距。而利用在线教育这样一个工具,可以弥补这些短板。因此,我们提出了地方高校共建共享的思路,通过抱团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弥补各自的不足,得到了兄弟院校的大力响应。
记者:目前中国的慕课平台有很多,比如学堂在线、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等。与它们相比,优课联盟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李清泉:其实我们不太愿意去做这样的比较,因为每个慕课平台都各有特色,发展得也不错。就优课联盟来说,有几个特点:首先,我们连接的是地方高校,重点关注本科学位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非常专业和专注。其次,我们实现了课程的标准化和学分互认。这实际上是目前在线教育非常大的难点,而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实现突破。现在一百多所联盟高校,有近一半已经实现了学分互认,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很大帮助。
共建学分互认标准,打破校际“围墙”
记者:在优课联盟的百余所高校中实现学分互认应该不容易,毕竟每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标准是不同的。怎样克服这些难题?
李清泉:对,这个确实是非常难。因为同样一门课程,各个学校的要求还是有差别的,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考试要求。我们不可能上线所有的课程,因为各高校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现在上线了一些课程,主要是通识课程,比较容易形成共识。在专业课程方面,我们的思路有所不同,更多地是把拥有优势学科、专业的高校课程推荐到其他学校。
记者:可以说学分互认的前提是课程标准的统一吗?优课联盟的学分互认体系是否可以供其他慕课平台借鉴?
李清泉:是的,学分互认的前提是课程标准的一致,如果没有课程以及考试和评估的标准作为基础,学分互认很难实现。为此,我们组织联盟内高校的专家组建了课程建设及认证委员会,对于每一门将要上线课程的学分设置、内容设计、课时安排、教学难度、考试要求等进行评审,通过之后才能上线。实际上,联盟的课程建设和学分互认标准已经通过联盟扩散到各个高校了。许多其他高校,包括省级在线课程联盟也借鉴参考了我们提出的这些思路和方法。
实现教育公平任重而道远
记者:优课联盟致力于服务中西部高校,您觉得给当地学子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李清泉:在创建优课联盟之初,我们就希望在教育公平和优质资源共享方面做一些探索,所以对中西部高校的发展十分重视。目前,像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喀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学生可以学习联盟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其实,除了优课联盟,其他的在线教育平台也正在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巨大作用。但需要明确的是,单有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优课联盟对深圳大学的转型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呢?
李清泉:可以说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学生而言,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每年都有超过万名深大学生在网上选课,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教师层面来说,目前有几百位教师参与慕课的制作,对他们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方法都有很好的促进,并且也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另外,深圳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在服务社会方面承担起更多责任。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
记者:作为深圳大学的校长,您同时还是优课联盟的理事长,工作的职责和角色有没有变化?一位优秀的大学校长须具备什么品质?
李清泉:我的重心依然是深圳大学的校务工作。同时作为联盟理事长,需要组织联盟高校定期或不定期开一些会议,就联盟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这时就不能仅仅站在深圳大学这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是需要兼顾联盟内百余所地方高校的发展。
我觉得一个合格的大学校长,首先必须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是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才会有创新,才能够做好。另外,还要熟悉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非常之高,因为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命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去倾听社会的声音,包括意见和批评。同时,我觉得还是要坚持科学的、多元化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够形成教育大发展的局面。可以说,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
记者:深圳大学在未来几年对教育信息化有怎样的规划?
李清泉: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深圳大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慕课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在2013年,我们制定了一个智慧校园的总体规划,目前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从最基础的校园安防到校园卡服务,从双校区管理到图书馆应用,从授课模式到管理流程等,都是按照国际先进的理念来设计,我们称为“重构学校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化来提升工作及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让老师和学生在智慧校园中受益。
采访手记 见到李校长之前,心中颇有忐忑。这位曾发表过近400篇学术论文、有多项科技发明的校长会不会一脸严肃?而见面之后,顾虑全无,对他的印象可以用“温文尔雅”四个字来形容。
作为特区大学的校长,他的教育理念是先进、开放和包容的,对于深圳大学智慧校园的打造及优课联盟的未来发展,他脑中勾勒着一幅清晰的蓝图。如果说,面对教育改革与创新他是积极拥抱的,那么对于“扩大规模”的诱惑则是婉拒的——“全国各地有不少地方政府希望深圳大学到当地开设分校或建研究院,但我们是一所年轻的地方大学,无论精力还是能力都有限,还是先把‘家里’的事情做好!”
李校长是在1981年迈入大学校门的,至今已经有三十余载。从学生到老师再到校长,他亲眼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历程。对他而言,改变的是教育的技术、环境和方法,不变的是对这份事业的执著与热爱。当问及在5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希望谁来给自己颁奖,李校长笑答:“希望学生来颁奖,因为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荣耀!”
本文作者:中教全媒体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