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5 16:17:39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的《传播学概论》是美国传播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威廉·波特(WilliamE.Porter),美国艾奥瓦大学、密歇根大学资深教授,长期担任新闻系和传播系主任。 全书共15章,分别论述传播的历史、功能、过程、符号、代码和途径;传播的媒介、渠道和影响;媒介的结构、功能、经营和知识产业;传播者、受传者和把关人;媒介的社会控制、显著影响和隐性影响、媒介在儿童和成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传播的历史 “传播”的含义 最初的传播 语言的起源 文字的起源 大众媒介的产生 第二章 传播的功能 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解说 传播的社会功能 小结:人类对传播功能的利用 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 信息的特性 传播关系 传播关系的双向性 传播契约 传播行为 电路和行为 小结:传播怎样起作用 第四章 传播的符号 符号的特性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第五章 传播的代码 语言符号、代码及沃尔夫-萨皮尔假设 有关语言的几个问题 第六章 传播的途径:谁同谁谈话 广角镜 传播途径的几种类型 为什么会有这些传播途径? 选择的公式包含哪些内容? 第七章 传播媒介--大众的和个人的 渠道的朴素心理学 两级传播论 麦克卢汉视角 小结 第八章 媒介的深度和广度 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对媒介的支持 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 第九章 发送者、接收者以及选择的过程 选择新闻 大众媒介的受众 各年龄段的取向 不同趣味的取向 教育与媒介使用 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社会控制面临的实际问题 其他方面的社会控制问题 第十一章 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一) 第十二章 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二) 第十三章 大众媒介——隐性效果 第十四章 大众媒介——较显著的效果 第十五章 信息革命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