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论著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香港的“中国”——邵氏电影》 刘辉、傅葆石主编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 2011.04
《深圳传媒三十年》 吴予敏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10.12
《知媒者生存:媒介环境学纵论》 李明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1
《战后日美中三国“婴儿潮世代”的比较研究》(日文) 林晓光(合著/堺屋太一主编) 日本出版文化社 2009.03
《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马春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08
《传播与文化研究》 吴予敏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2
《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 刘会远、李蕾蕾著 商务印书馆 2007.12
《好莱坞电影机制研究》 何建平著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6.10
《现代中国的IT革命与传播环境的变动》(日文) 林晓光著 日本明石书店 2006.01
 

 

译著
译著名 译者 原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

董璐、

何道宽等

戴维·克劳利、

保罗·海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0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 何道宽 麦克卢汉 译林出版社 2011.07
《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 何道宽 保罗·莱文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05
《新新媒介》 何道宽 保罗·莱文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03
《无声的语言》 何道宽 爱德华·霍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1
《超越文化》 何道宽 爱德华·霍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1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何道宽

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0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何道宽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9
《重新思考文化政策》 何道宽 吉姆·麦奎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04
“裸猿”三部曲(《裸猿》《亲密行为》《人类动物园》) 何道宽 德斯蒙德·莫里斯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03
《文化地理学手册》

李蕾蕾、

张景秋

凯·安德森等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09.10
《模仿律》 何道宽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1
《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刘辉 傅葆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02
《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 何道宽 约翰·赫伊津哈 花城出版社 2007.09
《媒介环境学》 何道宽 林文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
《技术垄断》 何道宽 尼尔·波斯曼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
《莱文森精粹》 何道宽 保罗·莱文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1
《新政治文化》 何道宽

特里·N·克拉克、

文森特·霍夫曼-马丁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12
《麦克卢汉如是说》 何道宽 麦克卢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2
《真实空间:飞天梦解析》 何道宽 保罗·莱文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0

 

       
论文
题目 作者 发表刊物
《新媒介生态下的香港报业转型研究》 刘晓燕 《国际新闻界》201105
《科技信息传播呼唤专业精神》 辜晓进 《新闻记者》2011年第4期
《金融后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获取路径研究》 张扬 《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9期
《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空间的美学探析》 陈振旺 《艺术百家》2011S1
《试析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人才培养》 刘劲松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2
《公共事件报道中的报纸角色扮演及公信力探析》 曾建雄、刘劲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从广告经营到整合营销服务——论广东报业的整合营销传播》 李明伟 《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03
《麦克卢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纪念麦克卢汉百年诞辰》 何道宽 《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7期
《西方传播学视野中的网络社区社会属性研究》 尹连根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港式三国演绎——从麦庄版<关云长>说起》 刘辉 《当代电影》2011年第7期
《专才与素养 教育与地域——对大学生影展作品的分析与思考》 李杨 《当代电视》2011年第6期
《变奏在欢声笑语间——<喜神>类型化模式分析》 李杨 《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
《汉代军事信息的传播——檄文》 黄春平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3期
《美四大机构五项调查——谁在使用iPad?平板移动电脑将迅速成为主流媒体》

辜晓进、

李文舒、

林叶青【编译】

《新闻实践》2011年第9期
《现实权力关系的建构性呈现——新闻定义的再辨析》 尹连根 《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4期
《试论新闻发言人媒体亲和力的生成》 王婷 《现代传播》2011年第5期
《广东报业广告经营的突出问题与应对思路》 李明伟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汉代信息发布手段探析》 黄春平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广告监测的调研和建议》 陈丽娜 《传媒》2011年第3期
《大学生符号消费现象解读》 陈振旺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新媒体赋权:理论建构与个案分析——以中国稀有血型群体网络自组织为例》 丁未 《开放时代》2011年第1期
《现代广告监测的定位及其创新》 黄玉波 《广告大观》2011年第3期
《对素材与人才的增值性开掘——略论凤凰卫视的成本与盈利观》 李杨 《当代电视》2011年第2期
《合拍与“香港电影”——2010香港电影思述》 刘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对“李刚门”事件新浪微博报道与评论的框架分析》 孙海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五个度”:提升突发事件中政府对外传播能力的核心》 王婷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当代艺术的挪用——西方时尚广告的视觉语用学转向》 杨莉莉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搜索引擎对大学生的认知影响——基于问卷调查与控制实验数据的初步探索》 周裕琼 《现代传播》2011年第2期
《伤城记:深圳学童绑架案引发的流言、谣言和都市传说》 周裕琼 《开放时代》2010年第12期
《“香港电影”概念新探》 刘辉 《当代电影》2010年11期
《论中美更正广告的差异》 李明伟 《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1期
《西方印刷媒介内容监管的制度变迁及历史启示》 黄春平 《中国出版》2010年12月
《深港两地动漫产业合作模式探讨》 何建平 《当代电影》2010年第10期
《以卡通频道为核心构建中国动漫产业链》

何建平、

彭倩

《现代传播》2010年第12期
《深圳影视三十年》 郭熙志 《南方论丛》2010年第3期
《网络新谣言研究——以胡斌“替身”说为例》 周裕琼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企业产生问题的理论综合解释框架》 张扬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邓玉娇案的框架分析:网上公共舆论如何影响网下媒体报道》 尹连根 《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9期
《基于新媒体产业环境的创意人才培养》 吴予敏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报料人参与媒体议程设置情况的实证研究》 王晓华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3期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以“杭州飙车案”为个案》

刘晓燕、

丁未、张晓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浅析都市类报纸时评版的公共角色构建》 刘劲松 《传媒观察》2010年第9期
《汉代朝政消息的发布——布告》 黄春平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3期
《体制改革之痛——揭秘中国第一份合资日报生死历程》 辜晓进 《青年记者》2010年第28期
《美国媒体公司上市观察》 辜晓进 《青年记者》2010年第28期
《在路上:手机与农民工自主性的获得——以西部双峰村农民工求职经历为个案》 丁未 《现代传播》2010年第9期
《QQ群聊会让人更相信谣言吗?——关于四则奥运谣言的控制实验》 周裕琼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2期
《广东传媒产业战略创新的思考》 张扬 《开放导报》2010年第2期
《创意设计的发展走向与核心竞争力》

田少煦、

孙海峰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
《广东经济发展与媒体创新》 马春辉 《开放导报》2010年第2期
《死亡与新生——“新香港电影”的选择》 刘辉 《电影艺术》2010年第4期
《文化经济地理学进展与“项目网络地理学”的提出》 李蕾蕾 《人文地理》2010年第2期
《英、美国家电影自我审查机制的成因探析》 黄春平 《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5期
《市场垄断下的深圳报业集团: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兼论其核心竞争力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黄春平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深圳、广州、北京三地党报集团发展现状研究——基于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对比分析》 黄春平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中国80后在校大学生动漫消费行为”研究报告——以深圳为例》 何建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奥运吉祥物的符号寓意及其跨文化接受——兼谈吉祥物设计的产业延伸》 阎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对网易新闻及新闻漫画的框架分析》 孙海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公共性:都市类报纸角色的缺失与重建》 刘劲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数字内容的监管难题与解决路径》

黄春平、

余宗蔚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无表情外观摄影美学的本土化研究》 杨莉莉 《美术研究》2009年第4期
《论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广告属性及其法律规范》 李明伟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6期
《凡勃伦对伊尼斯传播理论的影响研究》 李明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与学习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李蕾蕾、

胡莹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新媒体与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 丁未 《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0期
《谣言一定是洪水猛兽吗?——基于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反思》 周裕琼 《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8期
《试论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的“差序”沟通观》 王琛 《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6期
《文学新批评派对麦克卢汉传播研究的影响》 李明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重塑市场主体——中国报业集团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黄玉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日本动漫产业运作模式研究——兼论对中 国动漫产业的启示》

何建平、

刘洁

《当代电影》2009年第7期
《时装广告在视觉传播中的性别编码研究》 杨莉莉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高等教育的滞后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吴予敏 《深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及直接经验的议程设置与涵化效果》 王晓华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3期
《新中国党报60年的发展与变革》 王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视觉图形的新体系》 田少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更正广告的法理研究》 李明伟 《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5期
《黑白世界:一个城中村的互联网实践》 丁未 开放时代2009年第3期
《真实的谎言:抵制家乐福事件中的新媒体谣言分析》 周裕琼 《传播与社会学刊》(总)第9期(2009)
《中国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研究现状》 何建平 《当代电影》2008年第3期
《论深港合作的新定位与发展新策略》 马春辉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制造业工资低迷: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原因》 马春辉 《开放导报》2008年第3期
《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设计分析》 阎评 《艺术与设计》2008年第10期
《艺术设计的文化性分析》 阎评 《美术大观》2008年第10期
《1998-2008:艾滋谣言在互联网上的演变与传播分析》 周裕琼 《中国传媒报告》2008年9月
《浅论都市报对民众话语权的借用》 尹连根 《新闻记者》2008年第8期
《中国传播观念史研究的进路与方法》 吴予敏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3期
《基于交流语境的艺术形象论》 吴予敏 《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黄春平 《中国传媒报告》第3期8月刊
Voluntary Adopters vs. Forced Adopters: Integrating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and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Study Intra-organizational Adoption 周裕琼 New Media & Society
《谈谈中国传播观念史的研究》 吴予敏 《新闻大学》2008年夏季
《日本对华战略文化形成的社会舆论机制“普通国家”的身份建构与媒体的“共识动员”》 林晓光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2期
《日本的东西地缘对立意识及城市文化形象刍议》 林晓光 《日本学刊》2008年第3期
《在开放中实现对接——从新闻实务角度反思新闻教育改革》 尹连根 《新闻界》2008年第3期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 李明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新时期以来我国报纸图片的四大变化》 黄春平 《中国报业》2008年第4期
《汉代邸报考》 黄春平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2期
《消费社会的广告符号解读》 陈振旺 《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Dragon能否表示龙——对民族象征物跨文化传播的试验性研究》 葛岩 《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互联网使用对中国记者媒介角色认知的影响》 周裕琼 《新闻大学》2008年春季
《修辞学视野中的视觉文化研究》 刘晓燕 《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历史需要宽容还是需要真实?》 黄春平 《新闻大学》2008年第1期
《文化产业和创意城市的发展策略》 李蕾蕾 《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文化与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谱系和前沿:走向文化生态隐喻?》 李蕾蕾 《文化地理》2008年第2期
《当前广告监管的窘况分析》 李明伟 《青年记者》2008年第1期
《论媒介形象及其生产特征》 吴予敏 《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11期
《日本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中的社会舆论动员》 林晓光 《当代亚太》2007年第11期
《新媒体与中国动漫产业互动机制研究》 何建平 《当代电影》2007年第5期
《第三者效果与网络不良信息管理》 周裕琼 《国际新闻界》2007年7月
《印刷传播与印刷时代的社会化》 李明伟 《国际新闻界》2007年7月
《决定受众选择互联网的因素研究》 王晓华 《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3期
《失语者、边缘城市和战时电影》 刘辉 《电影艺术》2007年第4期
Parsing Framing Process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Media Coverage 周裕琼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7年春季刊
《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从世界到中国》 李蕾蕾 《规划评论》第25期(总)
《论电脑的虚拟现实》 孙海峰 《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10期
《美学视野中的网络传播》 孙海峰 《现代传播》2007年第4期
《网络读写的主体重构》 孙海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略论传统美学中的“自然”观念

孙海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中西方纪录片的“文化折扣”现象研究》 何建平 《现代传播》2007年第2期
《媒介环境学辨析》 何道宽 《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1期
《媒体集团化对于广告产业影响的宏观研究》

葛岩、

李新立

《新闻大学》2007年第1期
《日本对华舆情变动的深层分析》 林晓光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0期
书评:Greg Myers. Matters of Opinion: Talking about Public Issues 周裕琼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2006年秋季刊
《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 周裕琼 《当代传播》2006年第3期
《网络空间的三重内涵》 孙海峰 《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2期
《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创新功能的生成与发展 吴俊忠 《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译作:《在香港建构“中国”:邵氏电影的大中华视野》 刘辉 《当代电影》2006年第4期
《邵氏电影研究的现状、方法和意义》 刘辉 《当代电影》2006年第4期
《商业美学的差距:关于国产大片和市场博弈的思考》 刘辉 《艺术广角》2006年第4期
《倾斜的新闻伦理与错位的职业操守》

李新立、

林晓光

《当代传播》2006年第6期
《民进党急速衰敝的政治发展脉络》

范晓军、

林晓光

《台湾研究集刊》2006年第2期
《日本受众社会心理构造成因的切片分析》 林晓光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1期
《从“背包党”事件看舆论监督中的媒体联动》 刘劲松 《新闻传播》2006年第1期
《电报的故事》 丁未 《新闻记者》2006年第3期
《时尚的面孔》 杨莉莉 《东方艺术》2006年第1期
《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外一则)》 何俊涛 《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第1期
     
 
研究报告
报告名
主持人
粤港澳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11)
丁未
中心系列研究报告服务地方决策
王晓华
 
     
 
创作
创作介绍
作者
纪录变动的社会、触摸真实的生活
郭熙志
真诚地记录与沟通
胡刘斌
科学与艺术结合、审美与功能兼顾
阎评
 
学术文萃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大学》

《国际新闻界》

《现代传播》

《传播与社会学刊》

《新闻学研究》

《中国传媒报告》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