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辉主编的《香港的“中国”——邵氏电影》出版
 

 

2011/06/15 09:08:17

 

 

 

该书由刘辉和傅葆石合编,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20114月出版。

本书选编了十三篇文章,主题为邵氏电影。邵氏电影是香港与中国大陆之间复杂关系的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编者编辑本书的目的在于强调六七十年代背景下邵氏电影的“中国”情结。时至今日,主映邵氏影片的天映频道已在中国大陆局部落地,官方的电影频道CCTV6购买部分邵氏影片放映,邵氏影碟授权国内音像社发行。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邵氏影片最终进入了其文化的源头。但相隔三十余年的对话产生了新的意义,今日对于邵氏影片的体验更带有对两地关系的新思考。它现在不再是主流院线放映的商业影片,而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文化产品,迸发的意义是一种对于“中国”的再想象。即使邵氏片场内用接顶法布景出来的山河大川几乎是虚拟的,邵氏电影中传达的传统价值观是过时的,今天的人们仍然需要从几十年前的邵氏影片中去想象和追溯中华传统文化的痕迹。

编者进一步追问的是,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究竟具备了什么条件,能够发展出邵氏这样庞大的跨境电影企业?邵氏的“中国”想象,如何在电影语言和营运操作的文化政治表现出来?为什么邵氏国语片能够取得当时散居中国以外的华人的认同?为什么今日香港电影和邵氏电影相比似是而非?邵氏国语片和当时香港本土影业之间的竞争是如何进行的?一个个相互牵连的问题,以邵氏企业和邵氏电影为研究对象,勾勒出一份庞大的历史轮廓,超过了邵氏电影本身的价值,而是在电影史学、香港文化、海外华人研究、早期民族产业研究等各个方面产生新的影响。

 

【目录】
作者简介
序言:香港的「中国」
1
香港的「中国」
傅葆石-想象中国:邵氏电影
刘辉-邵氏电影研究的契机

毕克伟-《香江花月夜》的三种解读

陈时鑫-从《梁祝》到《爱奴新传》

蒋崴-邵氏奇情片的酷儿解读
2
邵氏的香港图景

罗卡-邵氏粤语片与同期国语片、好莱坞影片比较
锺宝贤-大片厂 小故事——导演何梦华说邵氏影城的兴衰
郑佩佩-我,邵氏和香港电影
许乐-城中之城──浅析邵氏电影和香港的错位关系
林荣基-研究新派武侠片的阳刚风格──男性情谊、同性情欲和暴力形式的互动
3
跨越一城之界
戴乐为-炮制娱乐的邵氏快手
叶月瑜-井上梅次的几个意义
邱淑婷-邵氏古装片的中日趣味
威金斯-邵氏电影与嘻哈文化
容世诚-圈地拓展:邵氏在东南亚的娱乐产业发展

科研成果

吴予敏中国传播思想史研究

林晓光出版中日社会传播系...

丁未发表媒介化社会研究系...

周裕琼在SSCI发表系列英文...

黄春平开展系列汉代新闻史研究

李蕾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成...

尹连根在D&C杂志发表英文论...

关于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