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和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协办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播学的发展”的高端学术论坛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府的传播学学者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等出版行业名专家一起会聚荔园,共同探讨中国传播学在全球语境下的发展问题。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也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在主持人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未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之后随即进入高端研讨阶段。论坛研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复旦大学黄旦教授主持,主要议题是“传学东渐的反思——重点检视30多年来西方传播学知识系统译介至中国的学术建树与得失”。黄旦教授首先提出传播学在东渐之后是否形成自己的系统问题,各位学者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单波教授认为,“传播学是一个很庞杂的如百科全书似的领域,实质上要么是属于交流要么是属于媒介,这些都很广泛,根据何道宽老师这么多年不懈的工作,使得媒介环境形成了一个体系。”单波教授认为,何老师的翻译作序事实上是和西方读者进行对话,对话环节是中国引进西方传播学知识的一个很关键的部分,我们每翻译一本书,对后续的译介工作都会有启发意义。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李蕾蕾教授则从自己的学术背景出发,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谈中国传播学的得失。她提出大量翻译过来的著作存在一些嵌入性问题,并提出加强传播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的建议。另外,针对于同一个研讨主题,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孙海峰副教授、中国社科新闻传播所主任姜飞教授、四川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严功军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司马兰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学术性看法和建议。
在论坛的第二个阶段,来自南京大学的段京肃教授主持了这一阶段研讨会,围绕“中国传播学的发展与本土研究”这一主题,重点研讨中国社会发展给中国传播学研究提供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传播研究创新的路径、理论品格和文化根性。诸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地发言讨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丁未教授主要针对近年农民工对媒体使用情况的研究总结,提出国内学者在使用西方理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语境、时空和人的主体性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邱林川教授则用简洁的四句话表明了他的学术建议:新闻传播要立足于社会科学,超越西方话语体系,谦卑学习南方,静心投入写文章。南京大学胡翼青副教授的“社会断裂之处理论生成”的观点给与会者很大启发。随后,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田少煦教授、尹连根副教授、孙海峰副教授、王琛副教授、刘晓燕副教授、李明伟副教授相继都做了发言,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了各自独特和详细的见解。
论坛最后由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吴予敏教授总结发言。他对各位参加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播学的发展”高端论坛的学者表示感谢,认为各位学者在此论坛上思想的激荡极大地促进了学者们的认知。在传播学在中国的学科建议方面,提出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要建立一种学术的灵魂,并对深圳大学年轻但多学科背景组成的传播学队伍的不断壮大充满期待,对中国传播学的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