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冬季的阳台山,依然郁郁葱葱,苍翠茂盛,6号线地铁列车从旁边呼啸而过。
山脚下的广场上,到处可见三五成群准备登山的队伍,围起几块简易羽毛球场地正奋力挥拍的年轻人,玩滑板车不停穿梭玩闹追逐的少年,在一旁使用健身器材进行健身悠然自得的老头老太,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广场舞方阵,不少大妈阿姨在欢快地跳着广场舞,一派祥和热闹的氛围。
一座造型非常独特的纪念碑巍然伫立在广场中央,像用食指和中指打出的一个“V”字形,中间部分由红色的 “大营救”三个字构成一把手枪的造型,两边的书本造型镌刻着周恩来、廖承志、何香凝、柳亚子、乔冠华等中央领导和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著名人士的头像和名字。倚风旅行社的导游告诉党员们,这就是“胜利大营救”纪念碑。
1942年初,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的领导和精密部署下,广东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从被日寇占领的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夏衍等800多位文化界人士及爱国民主人士,在中共地下党和东江抗日游击队的护卫下,从被日军占领的香港安全转移到宝安阳台山区等地,并顺利回到大后方。
信息中心的党员们在总支书记秦斌的带领下,绕纪念碑一圈进行参观,其中一侧是邹蹈奋的题词:没有人民的枪杆子就没有人民的笔杆子。党员们缓缓行进,若有所思,感悟当年这场大营救的光辉历史和重大意义。大营救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得以延续中国文化的血脉,被茅盾评价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夏衍在谈起当年的“秘密大营救”行动时,也称“永远忘不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往事”。
阳台山海拔587米,攀登阳台山是意志和耐力的考验,党员们一路欣赏美景,一路聊天畅叙,在一番酣畅淋漓后终于成功登顶。
参观和登山活动结束了,不少党员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阳台山。支部党员潘柏丞老师动情地说,充实与不舍的党员活动结束了,此次活动让我学习、了解发生在深圳地区阳台山森林公园的胜利大营救历史,亲身体会我党东江纵队的光荣事迹与奋斗轨迹,受益匪浅。快乐的时光终究短暂,明天即将迎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