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在我校新建的智慧教室试运行一个多月之后和项目即将迎来验收前夕,信息中心邀请了三位教育技术专家为智慧教室应用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谋划策、问诊把脉,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钟晓流教授、南京大学陈学林教授、武汉大学季至宇教授,中心主任王志强教授及项目团队成员参加了接待并进行了座谈。
王志强主任首先介绍了项目的建设与应用、培训情况。他说项目的背景还得从一次“校长午餐会”说起。当时有个学生提出部分学院搬迁后,未来学校有好几个校区,如何解决学生跨校区上课不便的问题,李清泉校长回答通过网络直播授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表示正在让信息中心建设智慧教室,将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同学们跨校区上课的问题。经过暑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100余间智慧教室赶在本学期开学时正式开始试用,总体的运行情况是比较好的,偶尔出现一些问题,加上一些老师不熟悉设备使用,信息中心正在联系教务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培训,目前远程互动教室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网络故障和系统故障。
接着由项目承建方李峰、傅海兵两位工程师介绍了项目试运行以来的应用情况、系统架构、软硬件设备构成及其拓扑图、发生故障的原因分析以及未来的优化方案。
陈学林教授指出教学事故无大小,后续还要加强软硬件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尽量采用简单易用(一键操作等),提高上课老师主动性和满意度;通过线下培训和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线上培训两种方式开展培训;课堂录像资源经过编辑处理、审核后再上传云端;建立课堂录像数据保管制度,如数据备份及清理机制等,并以协议形式确认;关于是否上线和知识产权问题,要提前征求老师意见及制定解决方案,相关规章制度与学校协商并通过行政命令加以落实。
季至宇教授以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例,指出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可靠性、稳定性至关重要;智慧教室是未来高校教学的方向,深大的智慧教室建设是一个尝试,给高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选择;从保障课堂质量角度,学校应对供应商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设备要求、服务要求等;针对各类意外情况,应制定应急预案,降低教学影响。他建议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老师使用的满意度,保持务实、热情的服务态度以获得老师们的认可。
钟晓流教授结合清华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经验,指出应该给予信息化项目一定的容错机制,提出至少要有一个月的磨合期;任何故障都不能松懈,需要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应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引导老师积极使用智慧教室;为提高可靠性和教学质量,运维保障工作人员在上课前十五分钟进行巡查等课前准备工作,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信息中心要与学校教务处协商并界定教学事故边界,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误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三位专家还对资源存储、统一运维、数据标准和系统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观看了王志强主任的演示,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王志强主任作最后总结,指出三位专家的“问诊”、“找茬”,为提升信息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智慧教室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对三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