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结构
葛岩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深圳大学传播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教育背景:

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学士(中国文学, 1982),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文学硕士(美术理论, 1985),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艺术及建筑历史系硕士(艺术考古,MA,1989),博士(艺术考古,PHD,1997),信息科学及电讯工程系硕士(信息科学,MS,1997)。

 

主要经历:

曾先后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1985-1992), Birmingham Museum of Art(1990-1993),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1993-1996),Boston College(1998), Virtual China Inc.(1999-2000),Jupiter Media Metrix Inc(2000-2002),深圳大学传播系(2002-2006),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传媒研究中心(2003-2004)。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2006 -),兼任深圳大学传播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2006-)。

 

研究兴趣:

涉及艺术、考古、媒体经济、媒体制度和商业传播效果测量等多个领域。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利用实验心理学方法分析、测量和解释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效果,在行为科学的范式中观察和理解传播行为。

 

代表性论著:
1.《Dragon能否表示龙?对民族象征物跨文化传播的实验性研究》,与秦裕林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北京,2007(6)

2.《传播控制与社会恐慌:珠江三角洲SARS消息传播案例的实验性研究》,《首届全球传播论坛》论文(2007年4月28日至29日),上海。载《首届全球传播论坛论文选》。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软文广告的形式、传播与治理》,与应飞虎合作。《现代法学》,重庆,2007(夏季)

4.《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西安:历史记忆与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2006年11月1日至2日),西安。《万象》,北京,2007(3)

5.《1998到200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 媒体集团化对于广告产业影响的宏观研究》,与李新立合作。《陆定一诞辰一百周年讨论会》(2006年12月2日),上海。《新闻大学》,上海,2007(春季)

6.《娱乐背后的利益博弈》,《人民论坛》(人民日报社),北京,2007(3)

7.《重复广告效果的分析》,《现代传播》,北京,2005(2)

8.《美国大学的传播学教育:印象和理解》,《深圳大学学报》,深圳,2004/增刊(7)

9《深圳市广告业竞争力分析》,与李新立、何建平合作。《科技创新》,武汉,2004(4)

10.《数字化电视服务的消费需求分析》,《现代传播》,北京,2004(1)

 

 

 

 


研究方向与研究团队

传播理论与文化研究

·吴予敏

·何道宽

·林晓光

·潘晓慧

·王琛

·刘晓燕

媒介化社会研究

·丁未

·周裕琼

·孙海峰

·李明伟

·史旻昱

新闻理论与实务研究

·辜晓进

·刘劲松

·尹连根

·黄春平

·张田田

·张晗

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

·王晓华

·何建平

·胡莹

·李新立

·阎评

·陈丽娜

创意城市与文化产业研究

·李蕾蕾

·马春辉

·黄玉波

·李杨

·张扬

影视与视觉传播研究

·田少煦

·郭熙志

·刘辉

·杨莉莉

·陈振旺

·柯力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