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背景:
1985-1989年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5-1998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现当代文学(新闻学方向)硕士学位; 1999-200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传播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9年-1999年,就职于原广电部直属院校――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浙江传媒学院),任广播电视文艺系教师;
2002年-2005年5月,就职于上海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任该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2005年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与法国Strasbourg,Robert Schuman University新闻教育中心海外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 2005年5月至今,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任教。2005年评上教授;任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千百十人才”(校级);06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06年获邀参加两岸青年学者论坛(由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及台湾铭传大学传播学院主办)
主讲课程:
《传播学理论》、《媒介与社会》、《传媒与大众文化》、《中外广告史》、《新媒体与社会》、《媒介素养》等
主要成果: 1.《新媒体赋权:理论建构与个案研究——以中国稀有血型网络自组织为例》,《开放时代》,2011年第1期。
2.《在路上:手机与农民工自主性的获得——以西部双峰村农民工求职经历为个案》,《现代传播》,2010年第9期。
3.《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以“杭州飙车案”为个案》(刘晓燕、丁未、张晓),《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4期。 4.《新媒体与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0期。 5.《黑白世界:一个城中村的互联网实践——社会资源分配与草根社会的传播生态》,《开放时代》,2009年第3期。 6.《流动的家园:新媒介技术与农民工社会关系个案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1期。
7.《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以新浪TOP100为个案》,《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6期。 8.《电报的故事——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札记》,《新闻记者》,2006年第3期。 9.《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第二作者),《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
主要著作: 1.丁未 著,《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假设”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丁未 译著,《作为文化的传播》,华夏出版社,2005年10月。
主要项目: 1.主持《构建工人阶层的社会网络:对腾讯QQ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资助项目,2008年立项,2010年结项。 2.主持《媒介技术与社区传播研究——以广东省为个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06JA860006,2006年立项,2009年结项。 3.主持《媒介生态与社区文化研究》2006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06JDXM86001,2007年立项,2009年结项。 4.主持《大众媒介与城市形象传播——以深圳为个案》深圳大学人文社科2005年一般项目1DW/X0508,2005年立项,2007年结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