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隐喻、象征为突破口,借用西方诗学的成熟理论,以跨学科的姿态向播音主持现象发问,不仅做具体的个案分析和宏观研究,也要不断尝试掀起一股股范式革命。不仅赋予主持人文化艺术和传播学的立体读解,也能够在其深层文化机理中找寻播音主持这一大众化符号背后的“解释项”。从这个意义上讲,隐喻、象征机制就像是一座虹桥,沟通了主持人与社会思潮的内在关联,让研究者清晰辨认出当下形态迥异的主持类型和风格的背后,究竟潜藏着怎样的关乎社会思潮的变动不居。 本研究立足于主持人的职业类型,集中研究如下几个类别的象征、隐喻机制:春晚主持人——家国同构的镜像呈现;联播式主持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述;法制节目主持人——正义与公平的象征;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后现代众神狂欢的象征;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想交际的想象。伴随着“互联网+”进程的全面铺展,主持人以其固有的符号化媒介属性不断突破媒体间的区隔,并以一种泛化的态势弥散在全媒体时空中。然而,与符码形态的多元并存现象比肩的则是影响力的消弭和权威性的消解。于是,针对主持人符号认知的全媒体景观,我们以“祛魅”和“赋魅”加以形容,显得再贴切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