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暨实验设计大赛赛前培训感想
林东旭
3月的第二个工作日,离学校正式开学仅仅过去1周,有个小身影正在汇报室外紧锣密鼓地排练着讲稿。轮到我们演讲了,我按着之前演练多遍的“剧本”,把老师引入我们的“故事情节”里来,尽力把我们的创新意义表述清楚。结束时,我看到了老师们微微扬起的嘴角,我的心才真正放下来。之后,我们在门口一直守候着结果,直到最后知晓自己的名次是第二名,才开始露出了笑容,与队友马强击了掌。我把结果第一时间告知了指导老师吴序栎老师,与他们分享我的喜悦,老师也针对我们汇报的细节和评委提问进行反思总结。

工作结束后,负责大赛工作的陈献雄老师便安排了培训日程表,好让我们在大赛前更多地改进。第一次培训在4月12日晚开始,很荣幸邀请到医学院院长王晓梅老师对我们进行辅导。王院长就大赛的创立、深大历史参赛的成绩等给我们做了介绍,并对我们表达了寄语和厚望。做完汇报后,各位老师从仪表、谈吐、PPT美观性以及实验内容等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老师强调,参赛时一定要自信,声音洪亮、表述清楚,在全国大学生面前展示深大学生的风采。我们把老师们的建议都及时记在笔记本里面,并参考其他组同学的表现,反思还有待改进的方面,争取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不留斑迹。培训结束后,吴老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内,开了个组会,商量更好的汇报呈现形式。回到公寓,我们马上开始新的工作,着重提升汇报演讲的能力,上网观看TED公开课学习演讲的技巧与重点词句的强调,同时不断磨合修改讲稿,尽量做到精简且重点突出。
第二次培训来到4月17日,老师们着重强调实验数据的严谨与标准化,每个图表需带有标题做解释,数据应该带上统计学分析,图表的高清度等等,保证每个数据图都符合论文撰写的规范。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感染了我们,我们也必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第三次培训设在4月28日,五一小长假的前夕。尽管假期即将来临,但同学们都丝毫不敢松懈。这次,老师们就规范的着装、项目背景与创新意义等对我们进行指导,并就实验操作细节、临床应用价值等可能在提问环节涉及的问题对我们进行考核,对礼貌性回答与回答问题的方式给出了宝贵的经验。
整个五一小长假我们一遍遍地审查PPT的每个细节,一遍遍地对稿子,并练习演讲,叫上三两同学听我们汇报并给出意见,力求趋于完美状态。长假过后,我们进行了本次大赛的最后一次培训。这是大赛的一次模拟考,培训时,有着丰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刘志刚教授莅临并给我们提出非常有意义的建议。他把汇报比喻成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有一个主心骨,就是这个项目的实验方法;而如何能够吸引的评委,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作为“药引子”,把评委老师引入我们的故事,抓住老师们的眼球。


四轮校内培训下来,每个同学都从形象、表达、PPT美观、实验设计、数据规范等多个方面得到巨大的提升。感谢每个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整个团队日日夜夜的“挑剔”磨改,不管结局或欣喜,或折戟,我们都会享受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