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创新设计大赛赛前培训感想
2016级临床医学 孙浩彬 2016221040
三月初通过校内选拔后学部为我们安排了四次赛前培训,得益于这几次培训中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在不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的同时又不断提升自我。在比赛中有所斩获固然是大家所期待的,但此次参赛我的收获更多来自于赛前老师的指导以及对课题越来越深入的钻研。
【第一次培训:4月12日晚/A7-217】
培训的前几天重新对当时用于校内初选的PPT进行修改,自己又排练了几次演讲内容,在自以为PPT制作、措辞及汇报时间控制上“拿得出手”后便自信满满参加第一次培训。此次培训主要是各位老师对每个小组的PPT制作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三位师兄师姐的表现真是让我自惭形秽:黄娜娜师姐精美的PPT、林东旭师兄自信流畅的汇报及李晶卉师姐简明扼要的表述均远远在我之上。头次培训便暴露出了我的很多问题:图表标识不规范、PPT重点内容不突出、配色不恰当、汇报时表达不流畅、眼神交流不足、紧张不够自信……当晚回去便与小组成员浦思嘉对PPT来了一次彻底的“变身”王晓梅老师也为我梳理了整个课题的思路并讲解各个细节。

【第二次培训:4月17日晚/A7-217】
第二次培训主要是模仿大赛针对各个小组的课题提出问题。与第一次培训相比,老师们都觉得我们四个小组的表现有所提高,但其中也不乏需要完善之处。王晓梅老师依据我们小组的课题向我抛出几个问题,如构建小鼠模型的意义、毒副作用的检测方法等。针对我的回答,王老师提出“回答评委问题时应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要答到点上,不回避问题”、“口语化表达”等建议;吴序栎老师认为要把项目的创新性作为重点来讲;李晶卉师姐指出我的PPT中某些语句衔接不当;林东旭师兄则建议我在汇报时不要像背课文一样,要适当停顿,这也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地方。

【第三次培训:4月28日晚/A7-551】
尽管连续几天忙着准备内分泌系统的考试,对课题的完善并没有搁置一边,因为我们深知每一次讨论、争执、修正和演练都意味着向目标又靠近一点。第三次培训选在会议室,旨在更好模拟大赛现场。这一次比较惊艳的是李晶卉师姐小组的PPT,相比之下我认为短时间大幅度提高PPT的制作技巧对于我们小组来说不太现实,我们所能做的是反复锤炼演讲时的措辞以及更深入了解我们的课题、把项目的精彩之处更好展示给评委。此次培训主要是对我们的肢体动作、语言方面进行指导,如陈献雄老师指出我在演讲时身体会晃动,建议我要昂首挺胸收腹,在演讲的整个过程给评委留下胸有成竹的感觉。

【第四次培训:5月8日晚/A7-551】
愈来愈近的国赛之日预示着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一遍又一遍梳理课题的各个细节,整理出自己认为评委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并尝试回答,国赛将至,焦虑的同时又是期待和振奋。除之前几位老师外,对本科生比赛经验丰富且担任此次大赛评委的刘志刚老师也出席了这最后一次培训,他反复强调我们演讲时要突出项目的研究意义所在,也分享了往届获奖学生的出彩表现;王晓梅老师则认为要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我们的课题,这也与各位老师的想法相合。

在这四次培训中每个人都获益匪浅,老师和师兄师姐对我的指导让我在意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又不断成长。我在一遍又一遍思考相关问题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小组课题的精髓,也深深体会到科研的艰辛和魅力,更明白向所憧憬的荣誉一步步靠近的背后是永不停息的磨砺。
5月12日的全国大赛,我们要面对的,是协和湘雅、是华西中大,我们肩负深圳大学医学部的荣誉,也将会以自信优秀的表现为全国高校展示深大学子的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