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专业沿革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全国特色专业和深圳大学最旱的四个专业之一。1983年建校之初就设立了国际金融本科专业, 1999年改为金融学专业; 1998年金融学专业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2002被广东省评为省级名牌专业,是深圳大学文科类专业中最早的省级名牌专业,2010 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
目前,全系有专任教师 24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1名,讲师7名,有博士学位教师14名,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合计12名。绝大多数教师有在国外求学、进修、交流和访问的经历;部分教师在全国一级的学会任理事和常务理事,在全国金融领域和相关领域有着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是一只整齐、且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队伍。
专业发展
经济学院的金融专业从创建开始一直是深圳大学的热门专业,1987年以来已有约3200名金融专业学生毕业,活跃在深圳、广东、全国乃至国外的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期货交易、外汇交易及保险等金融领域,为深圳市金融市场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务课并重,同时匹配一定比例实习课程、双语课程。现有多门金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未来拟增设更多金融专业双语课程。在选修课程中,设置理财税收与金融理财师、证券分析师等方向的系统课程。同时,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了银行、证券、期货、外汇交易等实习基地,并且建立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外汇交易、期货交易等网上实习平台。
金融系有比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2003年以来,出版高等院校统编教材《金融学》、《国际金融》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200多篇;国家、省部级及横向等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数十项;获得市级以上政府奖项及国家级学会奖项等十余项。
金融系的工作理念:学科向微观化、交叉化、前沿化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向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工作向求实、精细、创新方面发展。
二、本科教育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经济与金融理论、专业业务知识与技能,尤其是银行、证券、保险、投资、融资、结算、理财税收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较高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良好的创新精神,能在各类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公司财务部门和政府部门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教育、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金融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务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统计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保险学、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公司理财学原理、国际结算、金融工程等22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计量经济学、固定收益证券、风险管理原理、投资银行业务、金融产品营销与服务、房地产金融、港澳台经济等18门。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的基础性、实超性和前沿性等特点。
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数理金融班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和理学双学士学位)。
职称 | 姓名 | 研究方向 |
教授 | 陈建华 | 财政学,金融学 |
教授 | 国世平 | 国际金融,消费经济学 |
教授 | 刘群 | 货币与金融理论 |
教授 | 汪争平 | 金融学(国际金融、国际投资) |
教授 | 徐进 | 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 |
教授 | 徐晓光 | 数量金融、数量经济学 |
副教授 | 白玉琴 | 经济法 |
副教授 | 陈伦玉 | 商业银行、国际金融 |
副教授 | 陈勇 | 金融工程 |
副教授 | 侯富强 | 经济法、国际商法 |
副教授 | 胡冬梅 | 汇率制度、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 |
副教授 | 蒋敏 | 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结算业务与证券投资 |
副教授 | 刘荣荣 | 财政税收 |
副教授 | 王培元 | 宏观经济与货币银行理论与政策 |
副教授 | 王艳 | 投资银行、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
副教授 | 郑尊信 | 金融工程 |
副教授 | 周继红 | 投资及公司理财 |
讲师 | 陈莹 | 资产定价、金融经济学、公司财务、行为金融 |
讲师 | 郭欣 | 金融学、银行会计 |
讲师 | 刘浩然 | 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 |
讲师 | 王凯丽 | 国际金融与港澳台经济 |
讲师 | 王源 | 国际金融、证券市场 |
讲师 | 翟伟丽 | 资本市场、微观结构、行为金融 |
讲师 | 郑丹秋 | 管制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