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讲堂第十讲“生活中的经济学”开讲
12月6日晚上,经世讲坛第十讲——陶一桃教授的“生活中的经济学”讲座在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在国际会议厅华丽的灯光下,众多深大学子专注细致地聆听了陶一桃教授深含哲理却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演讲。
会上,陶一桃教授谈到,以“生活中的经济学”为演讲主题,这源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陶教授回顾了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提及与外国友人的多次接触的经历。在诸如与友人共同学习上海话,使用兑换卷及中外父母对待孩子零用钱花费问题上,陶教授感受到了中外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特别是经济行为上的差异,让陶教授萌发了对生活中的经济学的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对其进行研究的想法。陶教授的著作《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书阐述了陶教授关于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研究观点,同时清晰地表明了陶教授“经济学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点态度。
进入讲座主题,陶教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计划经济与当今市场经济的不同表现,阐明了经济学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与重要性。陶教授以现实生活的购物的交易成本为例,告诉我们经济学中重复博弈与一次博弈的区别并强调了经济生活中道德风险和诚信的重要性。陶教授列举了“吃饼故事”,“劳动力供给曲线”等例子,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令在场同学们惊叹——生活中处处有经济学!此外,陶教授还讲解了经济学中的情商问题,如市场价格与消费者价格的差异,卖家的捆绑销售活动,也列举了如学习时间分配,赌博中输赢相当即为输,投保问题以及新加坡友人的分享原则等例子,告诫我们在生活中经济情商是如此重要。这些生动恰当的例子极佳地映证了陶教授那句“懂经济学你不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但不懂经济学,你就一定会吃亏”的观点。
讲座的后半程,陶教授重点以稀缺现象为主题,阐述了“没有稀缺,就没有经济学”这一观点。因为有稀缺,生活中的经济选择才会如此重要,特别是以水与金子为例,让我们意识到了稀缺创造价值这一现象。并且,由稀缺引出的机会成本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计算机会成本,看看所做的事情是否真正值得。提到“沉没成本”,陶教授以广告投入为例教育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坚持下去,如果中途放弃,那之前为之所做的一切努力,所花的一切时间精力都将归零,坚持下去才有机会获得成功。经济中的“成本”之外,陶教授还谈到另一经济学现象——短板效应。陶教授分享了自己到日本的经历和感悟,让我们认识到,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因素并不是你最强的部分,而是你最弱的部分。因此陶教授告诫我们务必通过学习来修复自己的短板,从而才能造更好更大的“桶”来装载更多成就。
在互动环节中,陶教授与在场同学就短板效用、消费偏好、经济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等问题做了交流,现场气氛 愉快而热烈。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生活中的经济学”讲座圆满结束。

以上由学生会编辑部组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