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当前宏观经济分析、展望与热点问题分析
主讲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常务副院长 胡永刚 教授
时 间:12月14日15:00――17:00
地 点:深圳大学科技楼一号报告厅
主讲嘉宾介绍:
胡永刚,1982年黑龙江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1984年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1989年11月至1990年10月为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1992年2月至1995年2月为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研究员和客座讲师,在上海财经大学先后任讲师、副教授,现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
在《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在《世界经济》等其它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著有《贸易模式论》和《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等。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主讲嘉宾主要观点:
1、中国的经济制度在世界上并不是最完善的,但1978年以来,中国创造了按10%左右年率持续增长近30年的世界历史,其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制度在持续改善中,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从特区向沿海及中、西部地区的扩散与中国的高储蓄率、低模仿成本和低劳动力成本一起构成了中国增长特色。
2、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隐性失业的存在使得中国就业人数变动表现的与产量增减无关,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中国消费的波动远远大于其他国家,从标准RBC模型得到的与产量高度相关的劳动投入和平滑的消费与中国实际相差甚远。然而,我们在劳动不可分的RBC模型基础上引入劳动的调整成本和消费的流动性约束,得到了与中国经济波动事实匹配的令人较为满意的模拟结果。由包含劳动调整成本的RBC模型得到的就业与产出波动相对标准差与实际值基本一致,模型同时显示了劳动波动的弱顺周期性,较好地解释了中国1978年以来就业波动的相关特征。在劳动调整成本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进一步改善了模型各变量尤其是消费与其实际值的匹配程度,较好地再现了 1978年以来中国消费波动较大的特征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