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申请指南

发布时间:2011/04/06 15:24:08 浏览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基金2009年第二期应急研究项目《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申请指南

 

  根据专家提出的项目建议和有关咨询意见,管理科学部决定设立2009年第二期应急研究项目《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从即日起向全国公开进行课题招标。

  建国以来,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科学和技术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研究与发展投入快速增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学和技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科学和技术事业的这种迅猛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过程中,参考经济体制改革而进行的科学和技术体制改革发挥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如今,随着我国科学和技术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出现了重要的变化,研究与发展投入的巨大数量、科学原创能力的更迫切的需求、科学和技术活动的全球化趋势,这些都对中国科学和技术事业在新世纪中的更高水平发展提出了新的体制机制要求和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管理部门(甚至学术界本身)过去往往将“科学”和“技术”几乎完全融为一体,甚至创造出一个“科技”这样的特有名词。回顾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事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特点,主要是借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然而,当中国科学和技术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后,人们开始逐步意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规律是密切相关的,但也是非常不同的。如果说“技术”的发展更多地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来促进的话,那么“科学”的发展则可能更多地依赖“客观现实需求+知识自身发展”的“双力驱动”机制。由于科学对于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持续性和长期性推动作用,如何根据“科学”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规律来促进其发展,就成为中国科学界和管理部门乃至于整个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格外关注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设定的2020创新型国家目标,为中国科学事业描绘了一个未来美好的前景。然而,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成果为社会所接受并产生实践效益,往往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及时结合当前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正在开展的 “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制订工作,从政策制订的角度分析阻碍中国科学事业进一步增长的主要障碍因素,超前探索中国科学事业发展新的政策思路,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科学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为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当前摆在中国管理科学家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政策研究课题。

  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决定,针对上述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的若干关键性问题,设立应急研究项目开展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深刻剖析当前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现和分析制约我国科学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和因素,提出科学的对策,从而促进国家的研究与发展投入能够在“十二·五”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撑。

  本期应急研究项目拟研究内容涵盖以下若干专题:

  (一)、 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的宏观管理问题与政策研究

  1. 政府部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中的高等教育、科学和技术管理等部门)支持科学研究活动的功能、定位及其协调性分析

  2. 政府部门的科学研究优先领域、发展规划制定机制及其影响分析

  3. 政府部门的上述功能定位和战略规划机制与科研资助模式(如竞争性/持续性资助模式;人才类/项目类/基础工具类资助模式;等等)、资助格局的关系及其资助效果分析

  4. 我国科学研究资助模式与格局的进一步改善研究

 (二)、 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的微观管理问题与政策研究

  1、 科研机构(大学、研究院/所)管理体制与科学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2、 科学研究项目的微观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对科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 我国科学研究项目的微观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4、 科学领军者的成长模式及其科学规律研究

 (三)、 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的社会文化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

  1. 科学的社会功能认知及其社会评价标准分析

  2. 科学与技术、工程的相互关系认知及其对科学创新能力的影响

  3. 科学的职业化与科学家声誉的社会评价

  4.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观念对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

  5. 促进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其它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分析

 (四)、 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1. 科学研究中的国际化战略及其对科学创新能力的影响

  2. 科学追赶型国家提升科学创新能力的独特发展规律和模式研究

  3. 发达国家提升科学创新能力的国际经验和比较研究

  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工作基础和资源条件,针对本期应急研究项目主题《提升中国科学创新能力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选择上述专题中若干具体内容,从独到的视角和方向,设计相关研究课题和内容开展研究。特别提请申请人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急研究项目定位于政策研究;第二,强调应用科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数据来形成扎实的研究结论;第三,要求与实际管理部门有切实的合作,对现实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第四,需要申请人在相关领域具有长期学术研究成果的积累。要求申请人在这些基础上,针对项目指南提出的明确的研究内容,快速提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和可行的政策建议。因此,申请书的撰写必须突出政策研究的特色,在相关背景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在提出政策建议、产生政策影响、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同时说明支撑政策研究的逻辑思路、理论、科学方法和数据来源。应急研究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也将以政策报告作为评价的重点,最终形成的研究报告应围绕所形成的政策报告进行撰写,具体内容应包括:提出的政策报告或建议,支撑政策结论和建议的理论、方法、数据、逻辑等。

  一、申请程序和时间安排

  请准备申请项目的专家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条件,在研究指南范围内提出正式的项目申请书(请到基金委网站上下载填写2009年度申请书,申请代码填写G03,并在“资助类别”填写“专项基金项目”;“亚类说明”填写“科学部主任基金”;“附注说明”填写“应急科学研究专款项目”)。申请书的电子版请在2009年8月5-10日期间由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通过ISIS系统上传并确认,同时发往应急研究项目专用电子信箱;纸质版(一份)应在2009年8月10日前邮寄至管理科学部 韩智勇)。两个版本均到达方视为申请有效。管理科学部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通过评审决定资助的项目将在8月25日前通知申请人,未获得资助的项目将不再另行通知。

请特别注意,同一单位只能申报一个课题,请预先与科技处联系,以便协调。应急研究项目鼓励研究者与实际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结合开展研究,但所有参与人员必须加盖所在单位公章。管理科学部将在本项目下择优资助6-8个课题,获准资助课题的平均资助强度为8万元左右。根据本期应急研究项目研究内容的特点,研究期限定为10个月(2009年9月-2010年7月),项目启动4个月后进行中期检查与阶段成果的交流。

 

   联系人   张杰锋 

                                                                                                                                 200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