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8 10:20:12
12月15日,深圳“青青世界”,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城市大学、浸会大学以及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进行了主题为“三十而立:中国传播学之未来”高层学术圆桌会议。
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和我校传播学院院长、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予敏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我校传播学院多名教授、博士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是在传播学进入中国大陆三十年前夕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圆桌对话。会议主旨在于深刻反思传播学科的知识建构、发展路径和未来。与会学者就中国传播研究的现状、发展瓶颈与问题症结;中国传播研究与国际传播学界的主要差距;中国传播研究未来学术创造的契机、领域和价值;中国传播研究的学术资源以及跨学科对话与借鉴;新闻院系体制下的中国传播研究;中国传播研究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训练;海内外华人传播学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与方式等7个问题畅所欲言,论辩交锋,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道艺琢磨的良好氛围。
会议原则通过了“走向中国传播学的自觉时代”的“深圳共识”文件,共识中肯定了已经取得的成绩,比如及时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传播学研究著作,对西方概念的引介和借用也有了初步的成果;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广泛,相互之间具备了对话的可能;经过不断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要提出和研究问题。同时,与会者认为国内年青一代的博士,眼光远,接触多,有很好的学术训练,势头不错,传播学研究的发展空间很大。
与会者意识到,目前的传播学界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上缺乏思维路径的自主与独立性;研究意识上以技术为上,与实质性问题没有关联;研究目的上浓厚的学科情结;学术研究的“科层制气质”,缺乏有力的学术批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员表示,应该在翻译大量西方传播学研究著作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西方传播理论和学习跨学科理论;要学习、厘清现有传播学及相关学科核心概念,特别是对这些概念的“生态”环境、概念化及操作化定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对经验研究和文化研究两大理论路径本身的思想源流演变、社会政治基础、文化价值起点加深认知和理解;要立足本土现实作出原创贡献;要保持独立性——保持研究者自身的学术人格,不与任何的权力与商业结盟,这是学术独立性的重要保障;任何学术研究都应该考察现实中的问题,应该提炼和阐释概念、发展和建构理论、促进和完成社会变革。此外,传播学研究人员应该抓住机会,适时地改造期刊,开辟专栏发表具有独立思考内涵的经验研究论文,应该摒弃纯粹的他者理论的反刍,摒弃承接官方或业界话语的奴性文字;传播学界应该展开学术批评和研究点评,倡扬符合“思想之自由和精神之独立”准则的研究,针砭奴性的和应景的文字;教授在招收研究生时,应该加大在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方面的要求,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要求围绕独立思考地分析现实(包括与现实相关的理论或历史)问题来写作论文,不能达此要求的,坚决不予答辩;学界应该适时组成一个5-7人的编委会,组织、编辑反映我国新闻与传播学(包括各种取向和方法)以及其它近邻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传播现象的优秀论著/论文集,特别是要发现各地有潜力的论著和论文,以期形成传播研究实绩的展示,并为整个传播学界设出学术的标杆;与会人员表示学界应该定期召开小型的学术研讨,在讨论基础上编辑出版论文集;同时加强合作和协作研究,包括跨学科协作。
此次会议显示,传播学将更加聚焦于中国自身传播领域的问题,立足本土,深入全面研究中国社会传播的历史、交往实践、传播体制与传播观念,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语境中提出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努力建立既有中国本土特点,又具有普遍启迪意义的传播理论话语,主动参与世界传播学科的平等对话,并为世界传播学研究贡献中国的学术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