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实践
齐发鹏(2010级研究生):2011年中国传播学论坛见闻
 

作为国内顶尖的传播学交流与研究会议之一,中国传播学论坛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学者投稿参加,2011的论坛也同样吸引着学术界的目光,经过近半年的层层筛选,本届论坛于1111日在上海举行。其实,早在6月份我们便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由于信心不足并不敢投稿。后来在周裕琼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笔者与小组成员以共同成果的形式投稿到组委会,并顺利通过了摘要初审与全文复核,最终得到了参加论坛的机会。

 

 

 

本届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参加会议的除了国内新闻传播界各高校的著名教授,还有来自美国、英国与丹麦的专家与学者。我们一行四人作为深大学生代表,与来自山东、浙江、北京、重庆等地区的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的讨论与发言,包括两场主旨会议与三场分会议。本次论坛由戴元光教授主持,胡正荣教授致开幕词。

2011年的传播学论坛紧紧围绕新媒体与社会相互影响这一主题,分别从新媒体与中国新闻传媒业的重构、互联网与大众政治的兴起、新媒体如何改变传播学研究等新兴领域展开,举一反三,涉及到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技术与大学生认同、宗教网络传播基本格局与社会视角透视、网络公关关系等新媒体下产生的新领域,可谓是大开眼界。这其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复旦专场“可沟通城市:理论与实践”与“健康传播”专场,两个专场以独特的角度阐释了传播与城市、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说明,复旦孙玮教授的《作为媒介的外滩,上海现代性的发生与成长》、陆晔教授的《影像都市,技术体验与文化认知》将“城市传播”专场推向高潮;“健康传播”专场,来自St. Louis UniversityKevin Wright教授的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 A Model of Facebook and Face-to-Face Support Network Influence和戴元光教授的《社区健康传播与城市生态:中国的研究》则分别从国内外的不同视角分析了传播在健康领域起到的作用,两位学者理论充实、举例丰富,不时引起全场的阵阵掌声,为与会者带来了新的传播学认知与体验。

本次传播学论坛一共举行了3天,共有47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集结成论文集2册,论文数量达到76篇。三天的会议虽然短暂,但是我们不仅仅接受了学术的熏陶,还和传播学者进行了愉快充实的交谈。我相信本次的论坛经历一定会成为我们一行四人学术生活的浓重一笔。

 

 

 

 

 

 

学术文萃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大学》

《国际新闻界》

《现代传播》

《传播与社会学刊》

《新闻学研究》

《中国传媒报告》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