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高教所
  • 学术研究
  • 资讯中心
  • 教学园地
  • 大学改革参考
  • 我们的博客
学术动态
通知公告
高教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韩国高等教育认同
 
 

      韩国高等教育认同

——高教所学术沙龙第136期学术通讯

    2013年7月2日下午两点半,深圳大学高教所第136期跨学科学术沙龙在文科楼办公室1700会议室展开。此次沙龙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韩国的朴柄久教授,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韩国的大学文化认同并以“庆北大学”为例。朴柄久教授是北京大学硕士、清华大学博士、现任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客座教师。庆北大学是朴教授的母校,朴教授对母校充满了热爱和自豪,在讲述过程中满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充满激情并极富异国情调的演讲为我们带来一场全新的精神盛宴。
    本次报告朴教授主要以庆北大学的校园文化为主题进行中韩两国大学的比较。
庆北大学(简称KNU)位于韩国大邱,在韩国国立大学排名中仅次于首尔大学,是排名第二位的国立重点综合大学。庆北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奉献”、“自豪”。
    韩国大学的选址及建筑非常注重风水、阴阳及天时、地利、人和。所有的建筑都是经过精心研究而筑。如庆北大学医学院第二医院前有一个似龟的石像,祝愿生病的人都能够长寿;再如行政楼的建筑风格借鉴古建筑(如寺庙楼梯、石窟、古瓦)相对而言深圳大学的建筑并没有很好的反映当地时代特色;考虑到风水问题,停车场的停车方向与行政楼的办公人员是不能正面相的。
 
    朴教授认为校园建筑不宜随意拆迁,古老的建筑可以很好的反映时代特色,如校园内的红砖建筑,是一百多年前进口中国的红砖,并一直保留了下来,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色,相反现在中国的红砖建筑却不多了。
 
   
    朴教授认为博物馆对于一个大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并且让文化渊远流传,博物馆三个大字也是汉字,代表古老的文化。庆北大学的藏物非常丰富,很大一部分藏品都是市民或者老师、学生捐赠的非常古老朴素的文物或者书籍。并标明捐赠者名字。
 
 
    在庆北大学不仅仅博物馆的藏物是捐赠的,在校园中处处可见捐赠的古朴文物,这也是反映了校园的一种文化特色。同时也体现了市民与校友对大学的热爱之情。
 
 
    朴教授认为对于一个大学而言,历史故事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如庆北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前树立了朝鲜战争纪念碑以纪念英勇献身的勇士;校园内还有退休老教授所作的诗文石碑以纪念其所做出的文学贡献;兽医学院前有校友捐赠的石牛像,并且是由美术系教授亲自设计等等这些都是庆北大学的历史故事,学生们在校园内随处可见这些历史故事,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爱校情感。相对而言,在深圳大学校园内的故事却很少见到。
 
 
    在一个大学里,真实地反映英雄时代人物的功过是非是体现大学追求真理、不为强权的重要特征及应有的作为和担当。在庆北大学既有在师范学院毕业的朴正熙总统纪念碑,也有被朴正熙总统所压迫的学生纪念公园,这是大学真实反映历史的勇气,同时这也是历史故事。
 
 
    在庆北大学的建筑中,研究室、实验室是非常之多的,大学有140多栋建筑,其中便有100个实验室。而学生宿舍并不多,多数学生都是在校外住,相对而言,中国大学的宿舍所占学校建筑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而且庆北大学不仅仅是在校内有实验室、研究所,也十分善于利用校外空间,如把农村已经关闭的小学重新利用,建立自然博物馆,在山区也有多个研究所,实现了校园多核化(多样化)。
 
     庆北大学还有一个特色——大学没有围墙,城市和大学实现了一体化,大学需要政府的帮助,也需要居民的支持,大学不再是独立的岛屿,居民与大学也实现了一体化,不再有隔阂,居民早晨可以随时来校进行晨练,晚上也可来美丽的校园散步。
 
 
    在庆北大学校园里有一个十分显著的标志——KNU,几乎所有的教室、建筑都有KNU的标志,在以前是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但由于韩国私立大学的兴起,国立大学影响力衰落,产生了较强的危机感,为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爱校感和对母校的认同感,便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挂上了KNU的标志,使学生无时无刻都受其影响,增强认同感。
 
 
    朴教授不仅仅呈现给我们庆北大学的静态图片,还向我们展示了庆北大学的三维立体动态校园全景,并对校园进行逐一的介绍,我们仿佛身如其境地感受到了KNU校园的美丽风光。在立体全景中,我们看到很多建筑顶层都设有太阳能,节能省电也是其优良传统之一。
在朴教授介绍完庆北大学的校园文化后,全场老师和同学都十分踊跃地向朴教授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如:
 
    学生:庆北大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比例是多少呢?其本科生的培养特点是什么?
    朴:KNU目前的规划是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占70%,研究生占30%,由于很多优秀的学生都会选择出国留学,所以韩国大学仍然以本科生居多。而本科的培养是以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便开始做实验,并不因刚进校而忽视,师生一起做实验,可以共同进步,因为受年龄的客观影响,老教授的创新能力不足,而本科生的头脑却十分灵活,能够提供很多的创新和闪光点。学校的实验室是24小时开放,全力支持各专业的师生进行实验研究、对学生进行重点培育。相对而言,中国大学的老师一般都很忙,忙科研、忙项目、对本科生的培养重视不够。庆北大学的学生学习风气非常好,一般实验室和教室人都是满满的,这点十分值得深圳大学的学生学习。而且庆北大学和国外很多大学都有合作,学生在大三时便有数千名额去美国、欧洲的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这些学生毕业时能力都非常强,如三星的核心研发人员共有365多人,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便多达100人左右,一个天才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天才可以养活数百万人民,韩国政府是极为重视天才的培养和保护的,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给本科生进行试验研究,而且大学也不辜负政府的期待,自己设立校园工厂,将发明出的科研成果直接生产出来。而且不仅仅是大学生可以进行研究,在中学学生中如果有天赋异禀的,也可申请去庆北大学与教授交流,共同进行研究。但这与升学并没有太大影响。只是单纯的人才培养。这体现了政府和大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张祥云教授:政府如何发掘、保护创新科技人才,是什么激发了这些天才的出现呢?
    朴教授:关于人才的培养,对其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化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韩国学生从国外学习后大都选择回归祖国效力,而且韩国政府特别重视国际化及出口产品。韩国的企业在刚刚起步时也是十分重视国际化。相对而言中国主要是引进外资,对国际需求并没有特别的重视,两国的思维方式不同,当然这与中国国内市场已经非常大有关系,韩国是不会与国外合作也不会合资,一定要自己研发,掌握核心科技。而中国合资企业大多核心研发人员都是外籍人员,一旦他们撤离,核心科技也就离开了。对此,举一个最近非常热门的案例——中泰足球赛,中方以1比5惨败泰方,而中国足协紧急开会解雇了主教练,其实这与主教练关系并不是特别大,主要是中国盲目崇拜贝克汉姆、梅西等足球明星,对英超、西甲十分热衷,其实这对中国足球并没有好处,中国对自己国家的足球赛事都不是很关注,却在大肆批判中国足球。而韩国政府的体育台却十分重视国内赛事,观众也非常热衷。中国应该给自己的球队信心,而不是一味的批判。中国不应迷失自我,一味的进口,而是应该重视本土,以本国为根进行国际化。
 
    学生:庆北大学校训是如何制定的,学生对校训是否认同?对深大校训的体现可有看法?
    朴教授:建校时校长与教授一起提出的校训,大学应该是追求真理的,作为大学生、知识分子一定要懂得奉献,要有自豪感。学生对母校、对校训是非常有认同感的,比如校友花巨资赞助行政楼的筹建,体现了奉献和自豪感。我认为校园里不应有太多的广告,如科技楼顶上有公司的标志,再如可口可乐,民众可以喜欢,学生也可以爱喝,但在校园里尽量不要有大幅的广告。并感觉从正门进入行政楼的路凹凸不平,走路时不太舒服,不能体现人和。
 
    张祥云教授:真理、奉献、自豪很好地体现了韩国人的精气神,自豪——民族自豪感;真理——大学所追求的;奉献——奉献国家,可能我们要重新思考校园文化,校训应与整个学校相结合。
 
    肖海涛教授:韩国大学有没有专设的爱国主义课程?
 
    朴教授:中国有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等必修课程,但韩国大学没有专门的爱国主义课程,爱国思想体现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是整个社会环境氛围所熏染的。
 
    学生:大学是如何设定课程的?高考是怎样的呢?
    朴教授:大一是由学校安排课程,从大二开始便由学生自由选择了,但同时也是有必修课和基础课的。学理工科的也鼓励选修哲学类的文科课程。全国也是统一高考,和中国一样一年一次,高考的考题也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但同时各大学也进行自主考试,高考成绩占70%,自主考试成绩占30%,所以每个学生都需要进行两次考试,也是十分辛苦的。想考入好大学是十分难的,但一般大学不是很难。
 
    肖海涛教授:韩国家庭中长辈地位是否还如以前一样高?女性地位是否提高?
    朴教授:在韩国,每三天就有一个女性被杀,主要是很多老一辈韩国人都还是旧思维模式,由此建立了大男子主义的家庭,酒后容易产生家暴。但总体来说,女性地位还是逐渐提高的,女性在外工作也很辛苦,男性不进厨房也不再是金科玉律了。
 
    张祥云教授:如何看待中韩关系?韩日关系?
    朴教授:这个问题很明显了,韩国出口产品到中国最多,日本最少,如现代汽车每年出口中国一百万辆以上,日本却极少,哪个领导人重视,亲疏一目了然,中国发生地震时,韩国也有大量捐款,这也是一种保险,为了众多的韩国企业在中国能够得到照顾,更多的中国人购买韩国产品。而日本现在已经处于衰落期,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腾飞、高速发展,日本已经太疲劳,而且仍然处于旧思维,并未坦然诚然历史错误,日本民众可以有自己的见解,这没有问题,但作为国家领导人却一定要正确认识历史,而作为国际霸主的美国对此也不会高兴的,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已经日渐衰落了。
 
    张祥云教授:如何看待国家引进留学生?
    朴教授:留学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国家,对于不同民族的人并没有歧视,而是看重能力,有才能的人可以在美国大学当校长,当官员。韩国对留学生也是十分有待的,培养他们的亲韩思想,有助于韩国的发展。相对而言,中国大学并没有特别关注培养留学生的亲中思想。在北大博物馆门口放着中国西班牙使馆赠送的堂吉诃德像,这与中国文化并没有多大关系,这个建筑可以放在中国与西班牙文化交流中心,但不应该放在北大博物馆门口,小孩子手持五星红旗载歌载舞才是爱国主义。很多领导人都没有这种意识,这是有碍中国发展的。
 
    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踊跃提问,朴教授一一进行了生动而又有趣的解答。对此,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最后由高教所的张所长对此次沙龙进行总结:朴教授的此次演讲非常精彩,图文并茂非常有激情也非常有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极为生动的比较教育的课程,很有意义,对此我们深受启发,其中谈及的国际化问题、民族认同、校园文化认同等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让我们重新思考大学的文化责任及大学的社会责任。这对我们研究高等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并能发现我们大学校园所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可做一些相关调研、图文并茂地进行论文创作。这是一个非常好和有意义的选题。
 
    持续三个多小时的讲座在我们热烈的掌声和无比的激动中结束了,沙龙虽然结束了,但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触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撰稿人:谢丽舟
 
 
 
 
 
 
版权所有© 2010-2013 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
邮编:518060  电话:0755-26536135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