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通知公告
高教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MOOC与大学教学改革
学术通讯:
MOOC
与大学教学改革
——
高教所148期跨学科学术沙龙
2014年4月1日下午两点半,深圳大学高教所跨学科学术沙龙第148期在文科楼办公室1700会议室展开。此次沙龙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深圳大学教务处副主任、深圳大学MOOC办公室主任孙忠梅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一场以“MOOC与大学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孙忠梅主任的报告丰富、系统又不乏启示,以其亲身参与深圳大学MOOC小组工作的经历,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不仅使我们对MOOC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是为我们研究高等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师生以及其他院系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此次沙龙分为报告和讨论两部分。孙忠梅主任首先为全体师生详细分享了关于“MOOC与大学教学改革关系”的研究报告,在报告后全体师生与孙忠梅主任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孙忠梅主任所讲解的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了MOOC及其影响;第二部分介绍MOOC与大学教学改革的关系;第三部分解析了MOOC的发展对教师的影响;第四部分进一步解析了MOOC对于学生的影响;第五部分孙忠梅主任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MOOC与教学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第六部分就如何就MOOC热潮做出对策。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
MOOC
及其影响
孙忠梅主任首先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MOOC是什么”进行梳理。MOOC热潮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有其时代必要性与特殊性。互联网行业的日新月异为MOOC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与教育的结合改变了学习环境、冲击了知识获取的途径。因此,由互联网发起的开放教育资源的运动促进了MOOC的兴起。从时间上来看,MOOC掀起了两次在线教育的热潮,分别是在加拿大学者开启第一门真正MOOC课程的2008年和由Udacity、Coursera以及edx为代表的一系列MOOC课程创立的2012年,即MOOC元年。中国加入MOOC热潮则是在2013年。从MOOC的特征上来看,分别是:Massive即大规模的学生;Open即开放课堂,免费课堂;Online即网络在线教育;Course即知识碎片化、学习社交化、学习移动化、教学导向个性化。除此之外,MOOC与精品网络课程相比,其特殊性在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更为突出。
MOOC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必然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做依托。孙忠梅主任分别从乔西·西蒙斯的联通主义、皮亚杰的行为主义以及熟尔曼的建构主义等角度分析了MOOC发展的理论依据,认为MOOC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这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新领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共有几十个MOOC的平台。究其快速成长的原因,孙忠梅主任认为,除了MOOC课程本身呈现出的教学模式之外,MOOC平台供应商的出现也为其发展提供支持,另外各大高校的纷纷涌入、MOOC课程证书及学分认证机制的实施,也加速了这场教育变革。
随着MOOC热潮的持续,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日趋明显。孙忠梅主任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对MOOC的影响加以分析。首先,从宏观上看,MOOC的兴起更新了教育理念和方法,由过去以课堂、教师教学为主转换为在线网络互动式教学;MOOC加速了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使中国课程进入国际平台,也使各国教育资源达到共享;同时,MOOC也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MOOC促进了教育民主化的程度,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理念。从微观层面上看,MOOC的兴起对于课程、学分、管理、师资以及文化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MOOC发展日渐成熟,人们对其的质疑也相继而来。首先是诚信保证问题,如何保证学员考试成绩的有效性是MOOC的一大难题;其次是课程标准与评估,MOOC课程究竟应如何保证其质量?最后是学员学习完成率低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如何使学员学习过程自主?如何面对复杂网络和海量信息进行学习?都是MOOC现阶段难以攻克的难题。
二、
MOOC
与大学教学改革
孙忠梅主任结合所做问卷调查的结果认为,MOOC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那么,加入国际MOOC联盟和组建新MOOC联盟就势在必行。深圳大学在此热潮中抓住机遇,在2013年发起了组建UOOC的研讨会,邀请国内39所高校加入,秉承打造品牌、服务社会的理念,实现了各校之间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的机制。孙忠梅主任认为,MOOC时代的到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体现在翻转课堂与混合教学得以实现。翻转课堂即知识学习在课外,课内是师生互动;混合教学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如吉林大学、天津大学等推行选修国际MOOC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也促进了MOOC对大学教学的改革。此外,MOOC对大学教学改革还体现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效率地提升。MOOC大规模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名师的讲解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
MOOC
与教师
孙忠梅主任认为,MOOC的到来对于师生影响最为明显。在教师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结构的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团队的建设等。具体而言,教师由过去以自身为中心的讲授式模式转换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由主讲转换为学习的参与者,并有机会从中重新认识自己;同时,MOOC的到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信息技术素养要有所提升,提高团队学习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以及教学方法的变革,这都是MOOC对教师造成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要更多的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知识的分解与整合;由于MOOC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其对教师结构的优化也必然起到深刻作用。孙忠梅主任认为,MOOC使学校节约教资的同时对教师而言是种督促作用,教师会在MOOC的冲击下意识到提升自己,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师数量,更提升了教师的质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学明星凭借MOOC的平台脱颖而出,MOOC为教师提供了与世界顶级课程教师同场竞技的难得机遇,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后,教师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随着MOOC的发展而成长。
四、
MOOC
与学生
作为教育过程中主体,学生是这场MOOC战役的最终受益者,那么分析学生与MOOC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孙忠梅主任认为,MOOC对学生而言最为突出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其造成的影响,由于MOOC采取的是在线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其特征就是信息量大,这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如果学生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就必然会被淘汰。其次,MOOC对于学生学习方式产生革命性变革还体现在学生由过去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并且就此养成新的学习习惯,如信息素养的提高等。这对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质量都起到促进作用。
五、
MOOC
与教学管理
孙忠梅主任认为,MOOC对于教学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MOOC的到来对现有课程造成巨大冲击,现有课程是否合理?如何使课程更为优化?显然“优课”是必然出路。要做到线下准备,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团队优化等,同时加强线上建设,包括课程信息的设计、视频的制作、互动主体的选择以及试题的设计的等都是要在日后完善的方向。其次是MOOC对于专业建设的影响,孙忠梅主任介绍说,日前某MOOC平台提供专项课程,学生通过听取系列课程并上交毕业设计通过后即可获得认证。这种形式的推出,可能打造一个基于高等教育的新的生态系统——传统专业细化,从而组合新的混合型“专业”。MOOC不拘泥于传统的专业设置之中,因此诸如此类的认证继续发展,那么这对传统的专业设置带来巨大影响。再次,由于MOOC联盟之间有学分互认的机制,那么这对于本校的选课、考试、学分互认机制、跨校联合辅修专业等都带来变革,如何完善学分互认机制也是教学管理者接下来应面对的问题。最后,MOOC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设通常产生深刻影响。如何建立课程遴选与管理委员会?MOOC应如何培训、研讨、立项及奖励?都涉及到教学管理的重大变革。
六、
MOOC
对策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MOOC,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孙忠梅主任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关注。虽然MOOC是个新生事物,但凡是新生事物都代表了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应对其保持高度警觉,时刻关注国内外MOOC的动态。我校图书馆也已成立MOOC信息支撑平台,为我校信息建设提供资料来源;其次是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只有研究才能分析MOOC动态背后的原因,才能紧驱时代步伐;第三是参与。孙忠梅主任呼吁更多的教师参与到MOOC的建设中来,借此机会体现自身价值;第四就是创新。对于MOOC这种新生事物,要开发有特色高水平的MOOC课程,探索结合MOOC的新的教学模式才能走在时代的浪潮中。
在孙主任精彩的报告结束后,参加沙龙的师生围绕MOOC与大学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张祥云教授对孙忠梅主任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对MOOC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他认为,孙忠梅主任清晰系统的报告还原了当前MOOC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MOOC的发展与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MOOC属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对前沿问题的研究可能会导致过去观念的根本性变革。就如同电脑的“系统程序”与“运用程序”的关系。因此,对于MOOC应给予高度重视。此外,张祥云教授指出,MOOC的发展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使MOOC的教育理念得以最大化实现。同时,张祥云教授还提出,MOOC的发展对于民办高校可能意味着新机遇。王燕华副教授也认为,MOOC的建设要从理念使大学、社会与市场上达成统一,共同推动其发展,才能使MOOC落实在实处。
钟俊俊同学就MOOC的发展方向与大学现存问题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认为在MOOC建设时不仅要注重MOOC技术手段上的更新,更要回归原点,即MOOC的出现究竟解决了哪些大学问题?以此角度为MOOC发展提供思路。对此,孙忠梅主任也表示赞同,她认为MOOC的建设还是要脚踏实地,与教学改革结合。同时她也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到MOOC的建设中来,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才能对改善大学现存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巫国云同学就MOOC对现存教育体制产生的影响的相关问题与孙忠梅主任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如今职业多元化和新兴化的特点,一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在实体大学中并无对应专业,虚拟大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MOOC作为虚拟大学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对其的普遍认可,是否会对“高等教育”的定义造成影响?对此孙忠梅主任认为,MOOC引领的教育开放化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否能填补实体大学空白、得到社会普遍认可还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同时,孙主任指出深圳作为改革前沿的阵地,深圳大学也肩负着创新重任。因此,深圳大学MOOC研究不仅要结合现状,不断提高MOOC水平,更要有推动MOOC发展进程的意识。结合深圳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有利资源,推动MOOC在全国的发展。
一位来自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老师向孙忠梅主任提问:为何深圳大学不加入国内已有的两个MOOC联盟而是创建UOOC?孙主任回答说,国内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顶级高校虽然成立了MOOC联盟,但是对于地方类院校而言,无法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科发展类型上也有差别。因此,深圳大学发起的以地方大学为联盟的UOOC就是希望能填补这一空白,更好的为地方类院校的学生服务。来自深圳大学哲学系的同学也对MOOC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MOOC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要讲求创新,不仅是在课程的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技术上。
下午5点半,持续了3个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通过此次孙忠梅主任对于MOOC内容地讲解,使我们对于高等教育的前沿问题、MOOC的发展趋势有了深入的了解。沙龙过程中不时引发师生之间对于此问题的讨论,营造了一种学术争鸣的氛围,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供稿人:王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