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通知公告
高教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与发展路向
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与发展路向
张亚群教授简介: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1992年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2000年厦门大学获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考试理论、通识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大学文化及华文教育研究。目前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科举学论丛》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与考试》和《考试研究》编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理事。担任高等教育学专业、教育史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独著和参著学术著作9部,其中有《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等。1996年以来在国(境)内外学术期刊、新闻传媒发表论文、文章共计16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2以来承担各类基金研究项目18项。2003年以来获得各类奖励17项。其中,荣获厦门大学2013年度“中国建设银行奖教金”、论文《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获第六届(2011)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合著《中国考试发展史》(排序第三)获福建省第五届(2003)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第三届(2006)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12月17日,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非常荣幸请到了国内高等教育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教授,为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所有师生,以及学校的其他老师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张教授是国内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考试理论、通识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此次他演讲的题目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与发展路向》。讲座围绕通识教育古今中外的历史演变做了详细阐释,并通过中美通识教育的对比,提出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向。整场讲座的共分为四个大部分:通识教育的缘起与演化;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性质;中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比较;大学素质教育发展路向。
第一、通识教育的缘起与演化
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本质上是相通的。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是通识教育,西方的自由教育也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任务和重点在于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育。通识教育要通古今,通中外,通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中国古代就有通识教育传统,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以儒学为主的通识教育传统发生了重大变革。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变革取向是通专结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设西方文明的课程,以避免美国移民社会因欧战而分裂。从此,美国超越欧洲国家,成为通识教育的领航者。通识教育并非创始于美国高等教育,其思想源头亦非古希腊、欧洲教育之一源,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也蕴涵着丰富的通识教育思想。
第二、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性质
素质教育是特殊形态的素质教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具有育人基础性;第二是具有人文性;第三是具有通贯性。首先,从功能定位来看,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一样,是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其次,在教育内涵上,大学素质教育注重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培养大学生的理性价值判断,这与通识教育的内涵一脉相承的。第三,在实施过程中,大学素质教育具有通贯性。大学素质教育跨越了不同的教育层次和学科界限,这恰好反映了通识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中美的模式进行比较
通识教育的实施,并无统一、固定的模式。以当今世界流行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为例,近百年来,它逐渐形成四种代表性模式,即哥伦比亚大学模式、芝加哥大学模式、哈佛大学模式、斯坦福大学模式。我国大学素质教育作为特殊形态的通识教育,迄今形成三种典型模式,即实验班+选修课模式、全校性选修课模式及通识教育本科学院模式,分别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及复旦大学为典型。在实施方式和课程结构上,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以西方文化核心理念为主导,开设核心课程,注重经典阅读。我国大学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实验班、选修课、学术讲座及本科学院的模式,其中以选修课为主要方式。就发展程度和教育成效而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成熟而普及,在育人和文化整合方面,发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素质教育处于探索阶段,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明显差距。这就启示我们,推进大学素质教育发展,一方面要加强通识教育理论研究,兼收并蓄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精华,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大学素质教育改革实践;另一方面,不要盲目照搬美国模式,应从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实际出发,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根基,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教育模式。
第四、大学素质教育发展路向
推进大学素质教育是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从教育目的来看,它的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是培养人的文化自觉;第三是塑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依据上述目标定位,当今大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向,应着力向“广”、“深”、“通”、“多”四方面拓展。第一是拓宽大学素质教育的广度,扩大受众面;第二,要拓展素质教育的深度和丰富度,要深入到价值观的层次,要增加人文内涵;第三、加强素质教育的通贯性,在纵向打破不同层次素质教育各自为政的格局,凝集核心价值观,增强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第四、推动大学素质教育的途径多样化,增强教育成效。
通过此次报告,深圳大学高教所的全体学生都深受启发,对通识教育理论和实践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再次感谢张亚群教授的莅临指导!
(供稿人:何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