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于2017年5月27日下午在文科楼1700会议室举办了跨学科学术沙龙第178期,本次讲座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家林教授为广大师生做了一次题为“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的精彩讲座。李家林教授原来从事考试方向的研究,后来长期从事高职教育的研究与管理工作,先后参与了多所职业院校的筹建、改革和管理工作,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具有扎实的高职办学实践经验。
此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高校教育改革经历漫谈;高职教育改革路径思考;工作中感悟到的一些重要观念与做法分享。首先,李家林教授梳理了自己在五所高职院校改革的实践经历,包括学校初期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改革的举措、最终改革的成效等。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也使我们切实体会并深刻认识到中国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经历的诸多磨难、遇到的诸多阻力以及承担的诸多风险。李教授于1997年3月份到葛洲坝电大工作,当时的葛洲坝电大在湖北省近30家地级电大中排名末尾,学校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考核制度、质量监控措施以及教学设备等。李教授以人事考核制度与绩效分配制度为切入点,辅之考试质量控制制度、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以及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试点等措施,使葛洲坝电大成为全省第一名,获评估优秀并荣获全省第一家全国电大系统“信得过”考场。正因为李家林教授高职院校评估经验丰富,又恰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迎评之际,于是他就受邀来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他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当时的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深入考察之后,以课程考核规范为切入点进行改革,辅之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质量控制、内涵建设等手段,最终以15项指标全优的成绩荣获全国首家评估优秀、全国首批28所示范校建设院校,现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誉满中外,稳居中国职业院校中的龙头霸主地位。之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请求支持,李教授前往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其改革与发展任务,他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主,辅之其他措施,最终使得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珠三角地区外唯一的一个评估优秀、全省示范校。接着,他又受邀前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指导工作,但当时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是中职办学理念与管理模式,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人文与社会环境桎梏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李教授以机构调整与改革为切入点,加上顶层设计、稳步推进,最终使得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建设成为全国100所高职高专师范学校。现在李家林教授担任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负责其筹建、改革与发展任务,进行全员培训,辅之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等措施,最终使得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力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其次,李家林教授为我们讲述有关中国高职教育改革路径的几点思考,深入到职业教育的内核,包括课程、专业、人才培养等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件”齐发、“三化”领飞和“五融”并举。“三件”指的是硬件(校舍、设备、图书、网络和基地等)、软件(制度、政策、队伍、管理、服务和文化等)和“心件”。所谓的“心件”,就是一种心态、一种专业精神、一种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一种需要一段时间去学习、沉淀的教育家气质,是大学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要件。乐观、阳光、豁达的心态,积极主动、把控节点、任劳任怨、追求极致的专业精神,遵章、守时、规范、严谨的行为习惯,具备问题意识、框架思维、批判精神的思维模式以及正气、书卷气、大气、锐气、和气、才气的教育者气质。“三化”领飞具体指的是校企合作有效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李家林教授指出,要想实现校企合作有效化则学校就必须考虑到企业的需求和利益,互助双赢,而不是一味地向企业索取。信息化需要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校园(智慧学习,无所不在的课堂;智慧管理,如影随行的服务;智慧生活,触手可及的校园)。现在,高校具有五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引领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其中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也配合了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而这对高校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以说高校的国际化战略十分重要。“五融”并举实际上就是(1)理论与实践融合(任务纽带、项目载体、做中学、化知道为做到);(2)技术与文化融合(既会做事,更会做人);(3)专业与职业融合(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应注意:以工作结构为基本依据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即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课程思维的逻辑路径从目标开始,用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来定位课程目标;基于能力发展顺序展开职业教育课程;按照能力之间的并列关系组合课程,没有必要严格按照从通识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顺序编排课程,打破先编排通识课程后排专业课程的僵化传统模式,第一学期就应该安排一些专业入门课程);(4)创新与创业融合(创新引领创业、创业促进就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更强调的是岗位创业,培养学生树立“用创业的心态去工作”的理念;具体来讲,教学计划中要系统安排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要系统安排创新创业的内容,教学设计中要系统安排创新创业的项目;实训室全部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进行功能性改造);(5)教育与生活融合(培养学生美好幸福生活的能力)。
最后,李家林教授深入浅出地和同学们分享了他几十年工作生涯的一些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与做法,供同学们参考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慢慢体会、慢慢领悟。比如李教授提出了教师是双专业;教师是“编剧”、“策划”、“导演”,学生是“演员”,用人单位和家长是“观众”;不合格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卓越教师的特征区分;专业、职业、事业的逻辑联系;经历比经验重要;管理是第一生产力,被管理者也要懂管理;向上管理,向下负责;用绩效说话;只做正确的事,一次就把事做正确;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奉献关系;“5+1”工作法---明确职责,把控节点;制定方案,请示领导;布置任务,培训人员;加强检查,注重服务;及时总结,按时归档;加上贯穿于全过程的随时汇报;要当专家,先当“杂”家等等。
讲座结束之后,李均教授诚挚感谢李家林教授这次难得的讲座,认为李家林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十分精彩,从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发展和改革中遇到多少的困难、多强的阻力,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并嘱托同学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慢慢领悟、慢慢体会李教授的肺腑之言和经验智慧。张祥云教授也高度评价了此次讲座,认为李家林教授的这次学术讲座时间长、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内容丰富。讲座过程中李教授更是将自己的观点倾囊而出,分享了一位教育实干家的艰难与宝贵的经验,提出的观点深入浅出,在场老师和学生无不敬佩与感谢。再次感谢李教授的精彩讲座。
(供稿人: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