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我的一些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第四届国赛情况;三维的时间有三个小时,题量为一个套题和三个附加题,套题跟我们平时练的差不多,附加题偏向于造型曲面那一块,但也不是复杂曲面。手工一个半小时,工作量相当大,基本没什么人能画完。
速度与质量的问题;这个比赛主要是比速度,这个应该大家都知道。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量的,一般都能拿奖,所以速度问题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有时候为了提高速度可以牺牲一点质量,比如箱体上的某些圆角,在出工程图时会造成少了一些线的,这时就可以考虑选择性地忽略这些圆角,因为改工程图是很费时间的。我觉得提高速度的重点不在于减少操作软件的时间,而在于加强读图能力和建模思路的训练。软件操作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基本上都很熟悉的了,就算快也顶多快十来秒。但在读图速度和建模思路上的差别可以达到很大,重则可以毁掉你一堆心血(读错图的话)。所以在没电脑或者对电脑对到眼睛痛时,可以选择看看图纸想想怎么建模,而且这也是比较省时间的训练方法。
工程图的问题;我的个人感觉是:在大家都完成得差不多的情况下,看三维模型都是差不多的,很难看得出差别,但在工程图上大部分的细节都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所以我觉得虽然工程图单独点的分数可能并不多,但其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我建议要针对训练一下工程图。虽然inventor的工程图的模板比其它软件已经好很多了,但还是有很多不符合国标的地方,在试机时(上年有5到10分钟)设置好工程图的模板,对工程图的效果影响是很大,当然在试机时也要把快捷键设定好。
建模思路;思路比操作更重要,而我的建模思路一般是先把最大实体建出来,然后再去考虑那些孔啊槽啊,最后才考虑倒角倒圆的那些。这样比较省心一些,不用担心画某个特征时会不会填掉某个孔什么的。
手工绘图;手工绘图最难的就是一开始的布局与表达方案选择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全局性的,花个15分钟去思考也不为过。手工绘图建议用活动铅笔,买支0.3的0.5的和0.9的,那就不用削铅笔了,而且图线粗细均匀也很容易保证。而直径小于30的圆都可以用模板来画,而不是圆规(圆规画小圆比较难)。
训练与休息;在暑假训练期间,一天画八个小时以上是常态,有些勤奋的一天要画上十个小时都不止。长时间的训练肯定会有情绪的,也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如何调节好就得根据自己的情况了。锻炼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毕竟长时间坐着,对着电脑,腰酸背痛是会有的,眼痛也是会有了。上年就有人画到眼睛都肿起来了。
一些操作技巧;操作技巧太多了,而且零散,只能想到什么讲什么了:
在工程图环境,shift+右键可以选择"选择零件优先";
每画一套题之前都应该建一个新的项目文件;
把常用的快捷键都设到左手;
局部剖的边界线应该是细实线,而inventor默认是粗实线;
自助中心线的模式应该在改模板时一次设定好,这样不用每次使用自助中心线时都要点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