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网
位置: 首页 > 所有通知 > 正文
所有通知

2014首届“学创杯”2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hks 2014.06.04

 发表于: 2016-04-13  点击:[]

2014首届“学创杯”2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有感

                         --hks   2014.06.04

赛事介绍篇

 

本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主办、由重庆工商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承办、贝腾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一场大型赛事,经过历时三个月的层层选拔,近6万名学生及数千名带队老师参加,最终包括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福州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华南理工、重庆工商大学、深圳大学等59支本科代表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圈。

 

本届总决赛分为两个环节,软件环节和计划书评选,各占50%的比重。软件环节竞赛分为三个赛区进行,历时六小时。两个环节分数加总前十名的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中国大学生创业之星”答辩环节。

在5月11日进行的“中国大学生学创之星”评选答辩之中,我校的“水果甜心”创业计划书以其独特的构思、创新的想法、敏捷的反应从众多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众多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中国大学生学创之星”称号。

心路历程篇

这个比赛,我已经不太记得是第几个全国性比赛了,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我所带领获得的第五个全国特等奖。而这个比赛,应该说是我所带的学生团队里,效果超预期的一次,为啥有这个印象,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组队时间短,一方面经验不足,但却能获得如此成绩。

这个比赛,是由模拟系统软件分及创业计划分组合。当我带领的学生团队通过一个多月的模拟系统pk煎熬,艰难获得国赛晋级机会时,距离上交创业计划书不到20天。

说实在,一开始,我并不认为学生团队能够获得晋级机会,毕竟第一次,而且参与的人员不多,学院与我也并没有重视。因此,我只是找了一个学生助理,让其组织大家学习,内部练习,网上与其他院校交流比赛。不过,很明显,我找对了人,这个学生乾浩,还是很积极投入,并且能吃苦。于是从最开始了两三人,通过发公文通,通过口碑营销,招呼了大概30人左右的研究队伍,通过没日没夜的练习及研究,不断淘汰,最后选了5支队伍参加了全国选拔赛。

从选拔赛到全国决赛,需要每支队伍在各自的小组里获得第一名,且每队只有一个名额参赛。这个规则对我们有利有弊,不好的地方在于要获得小组第一,对于我们这些刚练没多久的队伍来说,压力山大;优势的地方在于,这个比赛每个学校除了有绿卡外,都只能派一支队伍参加,我们的机会就变大了。事后,确实出现了很巧合的场景,我院派出的五个小组,最好成绩是第二名。而其中某一所学校却拿了三个小组的第一名,恰好,他们其中的一个第一名跟我们的第二名在一个区,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否晋级要看他们选择。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就跟这个队的组长沟通,看能否知道他们选择的关键,是否有办法套到近乎,给我们一个机会。学生先找到了他们老师,反馈是并不热情,也没有太理踩。于是,我让他们开始了跟对方学生交流,得知到的结果是,他们学校将会按成绩优劣来定,而跟我们同组的并不是最强的一对,心稍微放了下来,说明我们有机会了。接下来,我让学生继续稳着对方,希望加强联系交流。

而新的问题又浮现出来了。如果我们晋级了,将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拿出一份创业计划书,这对于现在的这个学生团队,压力更大,难度也大。因为他们是我带出来的,我知道,模拟系统可以短时间让他们消化,但是要拿一份好的创业计划书,并不是20天就能成型的。  

这时,我想起了师院的一个研究生。她曾经给我讲过她的故事,说本科在内地读时,曾经参加过一个诺基亚的创业大赛,当时他们知道某大学有一个教授,弄了个蚯蚓吃垃圾的专利,于是他们三番四次地去请求这位老教授给予他们一个权利去代表他参加全国的创业大赛。据说被拒绝了n次,在第N+1次的时候,老教授答应了他们团队,而他们也没有辜负期望,最终在全国大赛舞台上一举获得冠军。我想,这是个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为了目标,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切不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

于是,我又想到了另一个团队,水果甜心,在此之前他们曾经交过一份策划,写得很不错,而且已经获得了风投,并开始创业实践,我还曾经作为顾客去体验过几次水果外卖,效果不错。有了这个想法,我马上找到相关负责人,跟他们说了这个设想,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比赛团队,共同去参与全国决赛。经过几番对接,最终水果甜心派了两个女生来加入。于是,由乾浩,浩雄,伍莹,瑞华组成的团队正式成立,至此离比赛只有10来天。

比赛前,刚好有个五一小长假,我把任务安排好,让团队做好一个计划书,就放假去了。学生大概五月2号,开始全面冲刺,一切我认为都在掌控之中。但当我7号提前回校,来听他们的ppt展示,发现了一大推的问题,ppt质量,演讲的逻辑,人员的编排,最关键的是团队的磨合并不顺利,两男两女,似乎并没有达到“男女合作,工作不累”的效果,这个通过学生们最后的感想也可以验证。团队的组合太临时,时间太短,人员对于赛事的认知不一等等,都让他们有点无可适从。于是,那天开了个紧急会议,针对遇到的所有问题,一一进行了阐述,同时我知道后面我的任务还挺沉重。但是,我还是遵循了学生自主,引导,解惑的方针政策。

8号,两男生开始了火车之旅,经过20多个小时到达山城重庆。两女生因临时有事退了火车票,选择了9日的飞机到达。于是在9日中午大家都在重庆工商大学碰面了。接下来,是注册登记,入住,开会及参观赛场等。很快,迎来了第二天10号的模拟系统比赛。这个环节占到50分,如果系统分+之前上交的创业计划分,不能占到所有参加院校的前十名,第三天大家就可以放假了。所以,第一关,对于两个男生,压力挺大,打头炮,经过7-8个小时的恶战,最终在所在区排名第五,离第一名只有5分,在折合50%,就只有2.5分的差距。当得知第五时,我和学生们也是放下了包袱,觉得大家,在没有系统,没有参赛经验的情况下,通过两个月的时间,跟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高手过招,能获得此成绩已经相当不错。

由于主委会当天还在邀请没有比赛的高校老师在评比计划书,所以并不能马上得知谁将晋级最后10名的大决赛。于是,我让学生们回去休息,洗澡等待结果,准备晚上一旦晋级后的不眠之夜。学生们一直在等,从晚上6点等到8点,从8点等到10点,qq群,网上,手机短信,一直没有消息。就在我们认为没有希望的时刻,我都回到自己酒店了,电话响了,志愿者给我来了电话,告知我们晋级了。我反复确认了两遍,同时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一放下电话,我就通知了学生,他们很是激动,知道今晚也没法睡觉了。

由于当时我跟学生住的酒店很远,学生住在校内的山上,我住在山脚下,正常徒步也得四十分钟,要抹黑上山,几乎不太可能。但我知道必须跟他们见面,交流,以及最终确认。于是,我果断地到酒店楼下去打的,准备上山接人。没想到的士极其难打,有的不愿意上去,没办法之下,我直接给了两倍的价格,同时在校门口让其搭乘别的学生入校。到了山上把学生接到我的宾馆,于是我们开始了讨论,准备,以及ppt的修改,逻辑的设计,演讲的风格及评委问题的回答等。记得当时,我们就为ppt的演讲主题,陷入了僵局,要想一个响亮的名字,让评委们记得我们的项目,经过多次的反驳,最后拍板“水果甜心,口袋里的营养搭配师”。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的三点多,实在不敢耽搁,于是拿了些钱,让他们想办法打的上山,休息,明早再演练演练。

睡了不到4小时,等到了11号的创业计划书演讲及答辩环节,我们抽了貌似第5签,还算可以。于是,学生就有了3组左右的时间不断演练,这次演讲由鸿莹选了乾浩做搭配,我原本的想法就让女生一个人说了比较好,因为一方面她比较懂这个项目,第二个方面,她的演讲比较到位。但有点诧异的是,她选了乾浩做搭档。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两个人讲有时比一个人讲更能吸引人,虽然我对乾浩的演讲力还不是很放心,但我觉得应该让其尝试。经过一早的训练,终于到我们小组了。瑞华,是个细心的女生,在他们团队没开始前,就准备好了几台手机,都已经进入到水果甜心的购买画面,让评委们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的项目。女生开场,很稳,也流畅,中间由乾浩负责介绍,不过貌似他还是太紧张了,也许真的太在意了反而发挥不好,幸亏还是熬完了,接下来是女生的陈述,很顺,很完美,在演讲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及肯定,一下来就有评委要求电话咨询项目。说明确实,吸引到了。

他们到后台的时候,我也过去了,首先还是称赞了他们,完成的很出色,随后也指出了他们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乾浩的演讲,我有点不满意,我认为他要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客服演讲的问题,也不知道当时说话时是否重了,不过这事还是必须解决,毕竟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事实上,他们演讲完,我知道,我们的实力应该在前三了,因为他们讲之前的几个队伍,水平都相对有限,应该也是准备不够充分的原因。

最终,我们凭借着赛场上的精彩表现,管理学院组织的深圳大学代表队——鹏程小兵,在重庆工商大学举办的首届“学创杯”2014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中,在来自全国各赛区挑选出来的59支国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本科组全国特等奖,“中国大学生学创之星”称号,优秀指导教师奖和最佳指导教师奖等4个全国奖项,再次展示了深大风采。

 


上一条:2014年深圳杯数学建模夏令营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喜获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的好成绩

下一条:2014年总决赛特等奖选手感悟——欧乾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