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内选拔赛,到大区复赛,全国半决赛,暑假集训,再到上海国赛,前后不过四个月时间,商道却已带给我太多感悟和成长。
作为一名选手,从参与到校选赛初赛,我就已经对本届比赛所承载的期待有所感触,一己之力虽薄,却很想能够为这次比赛带去振奋人心的结果。虽然过程中不断努力深入,练习赛也打了很多,成长却似乎总是慢人一步。4个月的学习和感悟中,我渐渐明白,商道系统不同于用友和创业之星,它需要更多潜心研究和持之以恒。变幻莫测的市场总试图逼人信服它才是最终的胜者,纷繁复杂的数据亦往往迫使人屈服于完美的数字和固定的套路。一场比赛的胜利,也许只需一点运气和一套完美数据就唾手可得,然而想要夺得真正的王者桂冠,却步步维艰。不是浮于表面的数据调试,而是透彻每一个数字背后的意义;不是打了几场比赛就可以有固定套路,而是能从第一年预见到最后一年,能从每一次供需比的细微变动中洞穿市场的变幻,任市场千变万化,对手诡辩莫测,唯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方能以不变应万变。下面是我在比赛过程中建立的一些基本思维方式和感悟到的东西。
一、在练习赛中有效提升,而不是只看结果得过且过
商道比赛需要尽可能多的练习,但比赛多了很容易陷入只打比赛,不作分析的怪圈之中。同时分析数据也要找准切入点,有效汲取精华分,而不是细致入微,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数据分析中。在暑假集训中,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打3场快赛,2场慢赛,我一般会先找每场比赛中的赢家,对照每一年的市场情况,来分析它的策略如何取胜,又为什么能够取胜,再对照自己的策略,寻找输的原因和可以改进的层面。通过excel工作表的建立,能够很清晰地在数据中找到条理,也方便事后再次查阅。
二、不局限思维,不固定打法
面对庞大的数据流,有时很容易就会陷入思维牢笼之中,商道的评分系统包括销售收入,每股净利,投资回报率,债券评级,股票总额,战略评分六项。一场比赛怎么赢,我们一开始可能会只锁定在销售利润,因为利润取决于销售收入,又最终影响到每股净利,投资回报率,涉及三部分分值,对最终成绩的影响不可谓不深。但其实赢的方法有很多,剑走偏锋,通过不同得分项目的权衡取舍亦可以取胜,比如通过在各大销售市场中降价倾销,牺牲部分利润,却夺得市场份额和产品性价比的战略得分,剑走偏锋,即使在占比较重的利润上面落人一步,同样可以在其他分值项目中夺得先机。
同时,各项数据的最优值也很容易让我们有了固定套路。一方面这有利于系统熟练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却也很容易令我们忘记比赛中最重要的市场分析,只专注于前人和自己的套路和打法。高手的做法通常是,第一年在市场未知的情况下根据策略布局最优数据,第二年至第六年起一切策略根据市场做适时调整。毕竟商道中没有策略的绝对对错,只有市场是否适合。
在努力成为国赛选手的路上,全心付出,虽然最终作为助理跟随大家来到上海,却有了另一番收获和感悟。
作为国赛助理,首先就本职工作,从前期准备到国赛期间的后勤安排,自认有很多漏洞和不足之处。
一、随机应变从来都建立在规划安排的基础之上
在比赛前期准备过程中,助理的工作包括行程安排,物资准备,和注意事项的提醒等。就行程安排方面,也曾做过细致的安排表,但没有能够打印出来使选手和老师们人手一份,以便更好地掌握比赛的时间和行程;物资准备方面,虽然将相关物资表发给选手们,但没有能够就一些重要物资做再次提醒,导致出现选手的一些重要随身物品被遗忘;注意事项提醒方面,没有就出行和比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整理文档和给出解决方案,导致老师和选手都有过令人不快的黑车经历;住宿安排方面,没有提前主动了解主办方在选手住宿方面所提供的条件是怎样的,也因此导致了到达住宿地点发现问题,才被动临时做调整的局面。国赛过程中出现到的任何问题,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前期准备方面出现了漏洞,其次才是缺乏了随即应变能力。
二、明确职责,遇事果决
在国赛行程中,助理具有就行程不妥之处提出解决方案的责任。如本次比赛中,面对糟糕的住宿条件,一方面可以选择安抚选手的心情,尽快安顿下来,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尽快与老师协商,寻找新的酒店,但我却都没有做好,而是犹豫不决,将更换酒店的时间拖延到很晚,导致老师和选手都身心疲惫。因而,国赛过程中,面对紧凑的日程安排,衣食住行中任何一环节出了问题或存在隐患,都应该立即给出解决方案或预防措施,而不是优柔寡断,当断不断。
三、协调团队,合作共赢
助理的工作不应仅仅只是后勤管理,更深层次的是能够作为局外人及时发现参赛团队中的一些问题,并尽力协调解决。比如本次比赛中,三位选手的年级,阅历差距很大,并且集训期间交流较少,团队默契度和协作能力都较低,此时助理不该只是观望,而是想办法协调团队关系,增加团队内部的交流机会,避免赛场上的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增加赢得比赛的几率。
其次,选手比赛期间,有幸跟随黄老师一同参加教学研讨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有了一些感悟和想法。
俱乐部包括部长和会长,在听到比赛结果后都多少有些失望和忧切,这两年俱乐部在赛事方面的发展确实遭遇了一定程度的瓶颈,如何培养人才,继续壮大和推广俱乐部的系统和赛事优势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就研讨会的所见所感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赣南师范大学,类似的模式,为何成就会差距甚多?听完蒋院长的讲述,再联系俱乐部的现状,我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了。对于ERP俱乐部来说,优势是丰富的系统资源,劣势是人才的缺失和经验的断层。拿我们这一届来说,靖钰师兄,加彬师兄,伟川师兄这些高手前辈已经毕业,而大一时一起接受培训的小伙伴也没能留任去继续学习系统。这里就出现了经验的断层和后继人才的缺失。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留下来的人之中,多数都在大一接触过三到四个系统,大二也可能进入一到两项赛事,这里又出现了投入量和深入度不足的问题。
与此相比,赣师俱乐部的换届体制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培养人才,而部分的划分制度又浑然天成地形成了各项赛事的专项研究小组,管理层任职制度使得优秀的人才能够留在俱乐部继续培养新人,传承知识和经验。他们所做的,是以赛事为平台,由俱乐部带领,去培养专业人才,并做好传承。
照搬体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汲取其中精华。我的想法是,开放平台+专项小组,并做好经验和技巧的传承。开放平台方面需要循序渐进,目前正在实施的学员班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逐渐壮大学员班规模,并在内部划分学习方向,而未来将要实现的线上推广项目,也有助于资源整合,互利共赢;专项小组方面,大家一直考虑的可能是只接触一个系统对于思维和眼界的开阔无法与接触多个系统相比,但我认为是,如果一个系统都不能保证有足够多的投入量去钻研和学习,又如何保证广而求精呢?所以我认为应该就个人的天赋和兴趣划分系统的学习,并推动形成固定的成员小组,来提高攻克一项赛事的投入量。至于思维的开阔,可以通过定期展开系统间的交流学习来加强干事和学院们对其他赛事的了解,从而有助于研究自己所专的系统。传承方面,虽然优秀的师兄师姐们或进入忙碌的大四,或已经毕业,但我们仍可以通过适时展开赛事分享会,邀请师兄师姐回来向我们的干事和学院讲述自己在某一项赛事方面的经验技巧,心得体会;并通过在每一项大型赛事结束后,组织参与人员积极做好赛后感悟记录,来维系高手与新人之间知识的传承。
俱乐部风雨中走过十年,辉煌中走过十年,它的皇冠不缺宝石,展柜也不缺荣誉,然而我们要考虑的,不是一次比赛的结果,而是未来的风雨将如何走过,未来属于我们的荣誉又该如何夺得。虽然失败却能够无愧己心和付处的努力,虽然失败却能够有所感悟收获,那么失败就不是失败,而是胜利的开始。
2015年7月31日
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