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网
位置: 首页 > 所有通知 > 正文
所有通知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发表于: 2017-03-14  点击:[]



单相 AC-DC 变换电路(A 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如下图所示的单相 AC-DC 变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稳定在 36V,输出电流额定值为 2A。

A题.JPG


二、要求

1.  基本要求

(1)在输入交流电压 Us=24V、输出直流电流 Io=2A 条件下,使输出直流电压Uo=36V±0.1V。

(2)当 Us=24V,Io 在 0.2A~2.0A 范围内变化时,负载调整率 SI ≤ 0.5%。

(3)当 Io=2A,Us 在 20V~30V 范围内变化时,电压调整率 SU ≤ 0.5%。

(4)设计并制作功率因数测量电路,实现 AC-DC 变换电路输入侧功率因数的测量,测量误差绝对值不大于 0.03。

(5)具有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为 2.5A±0.2A。

2.  发挥部分

(1)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在 Us=24V,Io=2A,Uo=36V 条件下,使 AC-DC 变换

电路交流输入侧功率因数不低于 0.98。

(2)在 Us=24V,Io=2A,Uo=36V 条件下,使 AC-DC 变换电路效率不低于 95%。

(3)能够根据设定自动调整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调整范围不小于 0.80~1.00,稳态误差绝对值不大于 0.03。

(4)其他。

三、说明

1.  图 1 中的变压器由自耦变压器和隔离变压器构成。

2.题中交流参数均为有效值,AC-DC 电路效率1.JPG,其中2.JPG ,3.JPG

3.  本题定义:

(1) 负载调整率4.JPG,其中 Uo1 为 Io=0.2A 时的直流

输出电压, Uo2 为 Io=2.0A 时 的 直 流 输 出 电 压 ;

(2) 电压 调整率5.JPG,Uo1 为 Us =20V 时的直流输出电压,Uo2 为 Us =30V 时的直流输出电压。

4.  交流功率和功率因数测量可采用数字式电参数测量仪。

5.  辅助电源由 220V 工频供电,可购买电源模块(亦可自制),作为作品的组成部

分。测试时,不再另行提供稳压电源。

6.  制作时须考虑测试方便,合理设置测试点。


                        四旋翼自主飞行器(B 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架四旋翼自主飞行器。飞行区域俯视图和立体图分别如下图 所示。

B题.JPG


        (飞行区域俯视图(图中单位:cm))

B题2.JPG

          (飞行区域立体图(图中单位:cm)) 

二、要求

1. 基本要求

(1)四旋翼自主飞行器(下简称飞行器)摆放在图 1 所示的 A 区,一键式启动飞行器起飞; 飞向 B 区,在 B 区降落并停机; 飞行时间不大于 45s。

(2)飞行器摆放在 B 区,一键式启动飞行器起飞;飞向 A 区,在 A 区降落并停机;飞行时间不大于 45s。

2. 发挥部分

(1)飞行器摆放在 A 区,飞行器下面摆放一薄铁片,一键式启动,飞行器拾取薄铁片并起飞。

(2)飞行器携带薄铁片从示高线上方飞向 B 区,并在空中将薄铁片投放到B 区;飞行器从示高线上方返回 A 区,在 A 区降落并停机。

(3)以上往返飞行时间不大于 30s。

(4)其他。

三、说明:

1.飞行器桨叶旋转速度高,有危险!请务必注意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2.飞行器控制板的 MCU 必须使用组委会统一下发的 R5F100LEA,必须安装在明显位置,以便检查。

3.飞行器可自制或外购,带防撞圈,外形尺寸(含防撞圈)限定为:长度≤50cm,宽度≤50cm。飞行器机身必须标注参赛队号。

4.薄铁片为边长 4cm 的正方形,厚度≤0.05cm。

5.飞行区域地面为白色;A 区、B 区形状大小相同,由直径 20cm 黑色实心圆和直径 75cm 的同心圆组成, 同心圆虚线线宽小于 0.1cm; 引导线宽度 4cm,可用黑色胶带;示高线为直径 0.5~0.8cm 的黑色电缆线,横向悬挂于飞行区中间,距地高 100cm。飞行区域不得额外设置任何标识、引导线或其他装置。

6.允许测试 2 次,每次测试全程不得更换电池。两次测试之间允许更换电池,更换电池时间小于 2 分钟。

7.飞行器不得遥控,飞行过程中不得人为干预。

8.飞行器飞行期间,触及地面后自行恢复飞行的,酌情扣分;触地后 5s 内不能自行恢复飞行视为失败,失败前完成动作仍计分。

9.飞行器起飞,距地面高度 10cm 以上视为飞离地面。

10.一键式启动是指飞行器摆放在 A 区或 B 区后,只允许按一个键启动。如有飞行模式设置应在飞行器摆放在 A 区或 B 区前完成。

11.为保证安全,可沿飞行区域四周架设安全网(长 500cm,宽 300cm,高200cm),顶部无需架设。若安全网采用排球网、羽毛球网时可由顶向下悬挂不必触地,不得影响视线。安装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B题3.JPG

      (飞行区域安全网示意图)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C 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简易旋转倒立摆及其控制装置。旋转倒立摆的结构如下图所示。电动机A固定在支架B上,通过转轴F驱动旋转臂 C 旋转。摆杆 E 通过转轴 D 固定在旋转臂 C 的一端, 当旋转臂 C 在电动机 A 驱动下作往复旋转运动时,带动摆杆 E 在垂直于旋转臂 C 的平面作自由旋转。

C题1.JPG      

  (旋转倒立摆结构示意图)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摆杆从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摆角 0°)开始,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臂作往复旋转使摆杆摆动,并尽快使摆角达到或超过-60°~ +60°;

(2)从摆杆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开始,尽快增大摆杆的摆动幅度,直至完成圆周运动;

(3)在摆杆处于自然下垂状态下,外力拉起摆杆至接近 165°位置,外力撤除同时,启动控制旋转臂使摆杆保持倒立状态时间不少于 5s;期间旋转臂的转动角度不大于 90°。

三、说明

1.旋转倒立摆机械部分必须自制,结构要求如下:硬质摆杆 E 通过转轴 D 连接在旋转臂 C边缘,且距旋转臂 C 轴心距离为 20cm±5cm;摆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正方形,直径或边长不超过 1cm,长度在 15cm±5cm 范围内;允许使用传感器检测摆杆的状态,但不得影响摆杆的转动灵活性;图 1 中支架 B 的形状仅作参考, 其余未作规定的可自行设计结构;电动机自行选型。

2.摆杆要能够在垂直平面灵活旋转,检验方法如下:将摆杆拉起至水平位置后松开,摆杆至少能够自由摆动 3 个来回。

3.除电动机 A 之外,装置中不得有其他动力部件。

4.摆杆 自然下垂 状态 是指摆角 为0°位置,见下图。

5.摆杆倒立状态是指摆杆在-165°至 165°范围内。

6.基本要求(1)、(2)中,超过 30s视为失败;发挥部分 (1)超过 90s视为失败;发挥部分(3)超过 3分钟即视为失败;以上各项,完成时间越短越好。

7.摆杆倒立时施加干扰的方法是,以 15cm 长细绳栓一只 5 克砝码,在摆杆上方将砝码拉起 15°~45°,释放后用砝码沿摆杆摆动的切线方向撞击摆杆上端 1~2cm 处;以抗扰动能力强弱判定成绩。

8.测试时,将在摆杆后 1~2cm 处固定一如图 2 所示轻质量角器,以方便观察摆杆的旋转角度。

C2.JPG

  (摆杆位置示意图)


射频宽带放大器(D 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射频宽带放大器。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电压增益 Av  ≥20dB,输入电压有效值 Ui ≤20mV。Av 在 0~20dB 范围内可调。

(2)最大输出正弦波电压有效值 Uo≥200mV,输出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

(3)放大器 BW-3dB 的下限频率 fL ≤0.3MHz,上限频率fH≥20MHz,并要

求在 1MHz~15MHz 频带内增益起伏≤1dB。

(4)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 50,输出阻抗  = 50 。

2.发挥部分

(1)电压增益 Av  ≥60dB,输入电压有效值 Ui ≤1  mV。Av 在 0~60dB 范围内可调。

(2)在 Av  ≥60dB 时,输出端噪声电压的峰峰值 UoNpp  ≤100mV。

(3) 放大器 BW-3dB 的下限频率 fL ≤0.3MHz,上限频率 fH≥100MHz,并要求在 1MHz~80MHz 频带内增益起伏≤1dB。 该项目要求在 Av  ≥60dB(或可达到的最高电压增益点),最大输出正弦波电压有效值 Uo ≥1V,输出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条件下测试。

(4)最大输出正弦波电压有效值 Uo ≥1V,输出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

(5)其他(例如进一步提高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等) 。

三、说明

1 .要求负载电阻两端预留测试端子。最大输出正弦波电压有效值应在RL=50条件下测试(要求 RL 阻值误差≤5  %) ,如负载电阻不符合要求,该项目不得分。

2.评测时参赛队自备一台 220V 交流输入的直流稳压电源。

3.  建议的测试框图如图 1 所示,可采用点频测试法。射频宽带放大器幅频特性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D1.JPG

(图1 测试框图)

D2.JPG

(图2 幅频特性示意图)


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E 题)

一、任务

根据零中频正交解调原理, 设计并制作一个双端口网络频率特性测试仪,包

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E1.JPG

 (频率特性测试仪示意图)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制作一个正交扫频信号源。

(1)频率范围为 1MHz~40MHz,频率稳定度≤6.JPG;频率可设置,最小设置单位 100kHz。

(2)正交信号相位差误差的绝对值≤5º,幅度平衡误差的绝对值≤5%。

(3)信号电压的峰峰值≥1V,幅度平坦度≤5%。

(4)可扫频输出,扫频范围及频率步进值可设置,最小步进 100kHz;要求

连续扫频输出,一次扫频时间≤2s。

2.发挥部分

(1)使用基本要求中完成的正交扫频信号源,制作频率特性测试仪。

a. 输入阻抗为 50,输出阻抗为 50

b. 可进行点频测量;幅频测量误差的绝对值≤0.5dB,相频测量误差的绝对值≤5º;数据显示的分辨率:电压增益 0.1dB,相移 0.1º。

(2)制作一个 RLC 串联谐振电路作为被测网络,如图 2 所示,其中 Ri和Ro分别为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制作的频率特性测试仪可对其进行线性扫频测量。

a. 要求被测网络通带中心频率为20MHz,误差的绝对值≤5%;有载品质因数为4,误差的绝对值≤5%;有载最大电压增益≥ -1dB;

b. 扫频测量制作的被测网络,显示其中心频率和-3dB 带宽,频率数据显示的分辨率为 100kHz;

c. 扫频测量并显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要求具有电压增益、相移和频率坐标刻度。

E2.JPG     (RLC 串联谐振电路)

三、说明

1.正交扫频信号源必须自制,不能使用商业化 DDS 开发板或模块等成品,自制电路板上需有明显的覆铜“2013”字样。

2.要求制作的仪器留有正交信号输出测试端口,以及被测网络的输入、输出接入端口。

3.本题中,幅度平衡误差指正交两路信号幅度在同频点上的相对误差,定

义为7.JPG,其中8.JPG

4.本题中,幅度平坦度指信号幅度在工作频段内的相对变化量,定义为:9.JPG

5.参考图 2,本题被测网络电压增益取:10.JPG

6.幅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为电压增益(dB);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为相移(º);特性曲线的横坐标均为线性频率(Hz)。

7.发挥部分中,一次线性扫频测量完成时间≤30s。



红外光通信装置(F 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红外光通信装置。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红外光通信装置利用红外发光管和红外光接收模块作为收发器件,用来定向传输语音信号,传输距离为 2m,如下图所示。

F1.JPG



    (红外光通信装置方框图)

(2)传输的语音信号可采用话筒或Φ3.5mm 的音频插孔线路输入,也可由低频信号源输入;频率范围为 300~3400Hz。

(3)接收的声音应无明显失真。当发射端输入语音信号改为 800Hz 单音信号时,在 8Ω电阻负载上,接收装置的输出电压有效值不小于 0.4V。不改变电路状态, 减小发射端输入信号的幅度至 0V, 采用低频毫伏表为有效值显示,频率响应范围低端不大于10Hz、高端不小于 1MHz)测量此时接收装置输出端噪声电压,读数不大于 0.1V。如果接收装置设有静噪功能,必须关闭该功能进行上述测试。

(4)当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时,要用发光管指示。

2.发挥部分

(1)增加一路数字信道,实时传输发射端环境温度,并能在接收端显示。数字信号传输时延不超过 10s。 温度测量误差不超过 2℃。 语音信号和数字信号能同时传输。

(2)设计并制作一个红外光通信中继转发节点,以改变通信方向 90°,延长通信距离 2 m,如下图 所示。语音通信质量要求同基本要求(3)。

F2.JPG



   (红外光通信中继转发装置方框图)

中继转发节点采用 5V 直流单电源供电,电路见下图。串接的毫安表用来测量其供电直流电流。

F3.JPG


 (中继转发节点供电电路)

(3) 在满足发挥部分(2) 要求的条件下, 尽量减小中继转发节点供电电流。

(4)其他。

三、说明

1.本装置的通信信道必须采用红外光信道,不得使用其他通信装置。发射端及转发节点必须采用分立的红外发光管作为发射器件,安装时需外露发光管,以便检查。不得采用内部含有现成通信协议的红外光发射芯片或模块。

2. 中继转发节点除外接的单 5V 供电电源外, 不得使用其他供电装置 (如电池、超级电容等) 。

3.测试时,自备 MP3 或录音机及音频连接线。


手写绘图板(G 题)


一、任务

利用普通 PCB 覆铜板设计和制作手写绘图输入设备。系统构成框图如图 1所示。普通覆铜板尺寸为 15cm× 10cm,其四角用导线连接到电路,同时,一根带导线的普通表笔连接到电路。表笔可与覆铜板表面任意位置接触, 电路应能检测表笔与铜箔的接触,并测量触点位置,进而实现手写绘图功能。 覆铜板表面由参赛者自行绘制纵横坐标以及 6cm x 4cm (高精度区 A)和 12 cm x8cm (一般精度区 B)如图中两个虚线框所示。

G1.JPG

      (系统构成框图)

二、要求

1.  基本要求:

(1)指示功能:表笔接触铜箔表面时,能给出明确显示。

(2)能正确显示触点位于纵坐标左右位置。

(3)能正确显示触点四象限位置。

(4)能正确显示坐标值。

(5)显示坐标值的分辨率为 10mm,  绝对误差不大于 5mm。

2.发挥部分:

(1) 进一步提高坐标分辨率至8mm和6mm; 要求分辨率为 8mm 时,绝对误差不大于 4mm分辨率为 6mm 时,绝对误差不大于 3mm。

(2)绘图功能。能跟踪表笔动作,并显示绘图轨迹。在A区内画三个直径分别为 20mm,12mm 和 8mm 不同直径的圆,并显示该圆;20mm 的圆要求能在 10s 内完成,其它圆不要求完成时间。

(3)低功耗设计。功耗为总电流乘 12V;功耗越低得分越高。要求功耗等于或小于 1.5W。

(4)其他。如显示文字,提高坐标分辨率等。

三、说明

1.必须使用普通的覆铜板

(1)不得更换其它高电阻率的材料。

(2)不得对铜箔表面进行改变电阻率的特殊镀层处理。

(3)覆铜板表面的刻度自行绘制,测试时以该刻度为准。

(4)考虑到绘制刻度影响测量,不要求表笔接触刻度线条时也具有正确检测能力。

2.覆铜板到电路的连接应满足以下条件

(1)只有铜箔四角可连接到电路,除此之外不应有其它连接点(表笔触点除外)。

(2)不得使用任何额外传感装置。

3.表笔可选用一般的万用表表笔。

4.电源供电必须为单 12V 供电。

5.基本要求除(5)外均在 B 区测,测分辨率和圆均在 A 区内测。



注:根据各参赛队准备和现场筹备实际情况,竞赛条件和规则有补充细则,详见竞赛规程说明。


上一条:获奖合影

下一条:赛事成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