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U-iGEM诞生三年来,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在这里,队员们斗志激昂热情澎湃,青春气息留满记忆;在这里,查文献苦翻译狠练习,创意成果台上展示一个不虚;在这里,泡实验室进工厂跑农村家常便饭,社会各角落都要留下我们的脚印;在这里,学霸达人才子佳人遍地,相互促进相互成长未来一路顺利。
在这一个不拘泥于实验室,不仅限于最终成绩的比赛中,队员们通过头脑风暴、自主实验、社会实践、以及最后的项目展示过程,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收获到无法估量的成长。在这个平台上,活跃创新的思维、超强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无一不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比赛的另一核心是“走出去”,这给参赛者们提供了无数个与社会各界接触的机会。从第一年的深入造纸工厂探访污染来源、向各界人士进行合成生物学知识推广、面向全校师生普及生物学知识与文化;到第二年的走进癌症病人关爱活动、对话全球首个生物骇客空间创始人、前往北京大学参加全国iGEM交流会、月亮湾小学创客梦工厂交流、采访市二院院长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医院调研,普及癌症知识等;再到第三年,队员们的足迹更是跨越了海峡,来到台湾成功大学参加亚太地区iGEM队伍交流会,以及深入藻养殖基地、气体公司、太空研究中心探索氢气的应用于发展,甚至两次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能源知识科普与调研。在iGEM,有太多太多的可能、太多的机会,没有想不到的,甚至,也没有队员们想做却做不到的。
一年一度的比赛,一年送走一批人。SZU-iGEM团队的第一届队员们已经离开了深大,离开了iGEM,开始创造属于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可能。接下来,第二届、第三届,甚至第四届也将离开,渐行渐远。但是,队员们成长的脚印却永远的留在SZU-iGEM的记忆中。
在他们当中,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被突破,一个又一个的梦想逐一实现。有人去做了飞行员,有的人拿到了世界名校offer(如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有人成功保研并做了院士的学生...正是iGEM这个舞台,告诉了他们:人生中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去创造,只要你敢想,就一定做得到。
如今,三十多个的队员中,有留在iGEM中创造无限可能的,有经过一番磨砺后实现了梦想的,也有正在为梦想努力奋斗中的人儿们。
以下,仅列举其中几位往届队员在努力过后实现了人生中那些“不可能”事件实例,希望正在奋斗中的SZU-iGEMer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属于自己特有的那一份魅力,在不同领域散发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

罗一婷师姐,是第一届SZU-iGEM的主力队员之一。深圳大学2012级生科院学生,目前就读于常青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师姐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她在深大曾获得奖学金的数额超过10万。她激励后面iGEMers说:“iGEM 是个通向更广阔平台的台阶,把握这个锻炼机会可以走得更远。”

艾卉师姐,第二届SZU-iGEM主力队员之一。深圳大学2012级生科院学生,目前就读于香港大学食品安全与病理学专业。她不但成功获得香港大学录取,而且还在创业竞赛上屡获佳绩。曾与校友成立的“分子美食与3D食物打印”创业团队,致力于制作结合生物技术的分子料理并自主研发3D食物打印机,获“创启未来”青年科技创业大赛深圳赛区团队优胜奖。她十分感谢自己在iGEM的经历:“在iGEM 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系统性地做一件事,遇到问题要怎么做出最优解,还结识了了很多小伙伴,也能更加大胆和外国友人交流了!”

王皓师兄,第二届SZU-iGEM实验方向主力队员。深圳大学2013级生科院学生,先以拿到全美最大的非赢利性质研究所——Scripps全额奖学金,直接读博!Scripps研究所,在美国生命科学研究生教育机构中,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耶鲁大学并列第七名。同时王皓师兄还获得了复旦大学直博的机会,但他不满足于现状仍疯狂努力,终拿到更好的成绩。他回忆道:“我最享受和其他iGEMers讨论项目的过程。因为那种在交流中常能接触到其他队伍的一些非常巧妙的设计,从中收获各样的背景知识。从他人的思路中获得灵感时的喜悦感是无可比拟的!”

叶婉欣师姐,13届SZU-iGEM的副队长。深圳大学2013级管理学院学生,现已成功录取哥伦比亚大学。她是我们iGEM历史中难得的一个文科队员,在iGEM中却表现尤为优秀,各项工作皆能胜任。曾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远赴非洲肯尼亚参加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还创办了致力于鼓励学生寻找人生目标的公益组织 Horizon,Horizon 现在已经有超过60个成员,帮助过超过 6000 名学生继续学业。
结语:
从计算机桌面上满屏的文献,到实验室角落里垒起的平板;从通宵实验金工坊里迎来日出,到台湾北京交流追逐日落;从脑海里的突发奇想,到波士顿海恩斯国际会议中心上面对几的淡定从容演讲……iGEMers的收获不只在一个项目,一场比赛。他们,是曾经的iGEMers,未来的iGEMers更会紧随其后,砥砺前行,为iGEM辉煌道路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