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校园有半只脚都跨入了暑假,骄阳似火人影却越来越少。2017 SZU-iGEM队员难掩激动的心情,在生科楼S418忙上忙下,等待指导老师——邓旭老师、张金龙博士莅临指导培训。

10点,会议开始。首先是队长李格非为在场人员介绍今年iGEM的项目,陈伟钊老师做补充。这份介绍集合了我们前几个月的筹备与在校际交流中获取的经验,邓旭老师听后表示认可,但也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的疏忽,给出专业的意见。比如题目要重新起草,使之更符合科研写作领域的普遍规律;PPT上的有些概念有错误,修复裂缝是为了将空气、水与钢筋隔绝开来,最终目的是保护钢筋而不是完全填补裂缝。张金龙师兄则提出:我们要强调自修复相对于修复有什么样的优势、生物方法有什么优势,以及讲明为什么要选这些基因,这些基因的作用机理、作用。

队员们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记下笔记。趁着指导老师们都在场,我们适时抛出了许多在心中困扰已久的疑惑,得到老师和师兄的悉心解答。炎炎夏日下,得一番解答,恍然大悟,如坐春风!我们就是在准备过程中,对自己的项目提出成百上千个问题,再将它们一一化解,才能做到在比赛现场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最后,指导老师与队员们回归竞赛的实验部分,决定在暑假就完成大半。先由队员完成工程菌的改造,然后尽快进入邓旭老师和张金龙博士的实验室,继续下游的操作。
虽时间紧迫,但有指导老师们的专业指导、队员们的全力以赴,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优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