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流香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已然在武汉大学落下帷幕两个月之久。在这历经三个月的备赛和5天的大赛中,能够在第一次参加国赛代表深圳大学获得本届比赛的一等奖,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精心备赛:在经过了省赛的优秀表现后,我们以广东省第一的身份进入国赛,对接下来的国赛倍感信心。本次结构设计竞赛以渡槽支撑系统结构模型并进行输水加载实验,共同探讨输水时渡槽支承系统结构的受力特点、设计优化、施工技术等问题。为了准备好这次比赛,在过去的近三个月中,在熊琛老师带领下,我们3名参赛队员与多位志愿者师弟师妹在校内精心准备与设计团队精诚合作,共克难关,放弃自己的休息、娱乐时间,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模型的制作与改进中,三个多月的时间,无数个方案不断推到重来。可以说,天道酬勤,黄天不负!当然,整个比赛,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最终的奖项,还享受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团队的合作交流,也许,这才是对我们做比赛的最大的回报。

初来咋到:10月18号乘坐的高铁,我们满怀信心地来到“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江城武汉。刚到武汉对于一波来自人儿确实有些许冷颤,一路微微寒风,在武大主办方热情安排下,一路的冷意逐渐消逝。入住东湖之畔“锦江之星”酒店第二天早上,在暖心的志愿者师姐热情指引下我们观看了比赛现场和参观了满是金黄梧桐落叶、秋意浓浓的武大校园。
进入比赛:19号晚上正式进入5天的大赛当中。说实话,虽然经过了省赛的考验,但是还是有点紧张,毕竟100多个队伍参加的大赛,氛围异常紧张。伴随着紧张氛围,紧张的模型制作正式开始。我们沉着冷静地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努力争取把每个环节做到最好。正是基于备战期间的充分准备,对于细节的充分考虑,所有这一切最终保证了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模型,发挥出我们应有的水平。

最紧张的当属23—24号模型加载时刻。小小的几根竹皮构件搭起微型渡槽,上面必须承载重达50公斤的水,方寸间考验的是精巧的结构设计和制作......随着最后一个模型的加载完成,悬念才揭晓,我们最终摘得了本次结构大赛的第七名。第一次的国赛之旅还算圆满,毕竟高手云集的高校之争中也成功拿下一片属于深大的一片天地。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也见识了其他高校的优秀作品,他们的奇思妙想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别样的风采对于我们可以说是终身受益。
赛后总结:当然仅仅靠我们三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成绩的取得与很多人的关心与帮助密不可分。首先要感谢学院为我们参赛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其次要感谢指导我们改进方案、带领我们参加比赛的各位指导老师。为了我们,熊琛老师多次指导我们试验加载、改进方案至深夜;为了我们,他们牺牲了很多个周末休息的时间,给我们加油打气。同时还要感谢帮助我们制作模型的志愿者师弟师妹们,是你们无私的帮我们提高了方案的合理性,改进了许多制作的工艺。



当然在比赛中我们也有许多的不足,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愿师弟师妹们以这次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明年争取更好的成绩!毕竟深大学子总是相信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