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及首届中俄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设计大赛(以下简称“中俄赛”)于2018年5月12-13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举行。由医学部副主任、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主任王晓梅教授、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刘志刚教授、历届全国实验大赛组织负责人陈献雄老师,以及参赛小组指导老师吴序栎、毛卓老师五人带队,携基础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黄娜娜小组和林东旭小组、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李晶卉小组、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孙浩彬小组共12位同学参加了本届全国大赛,喜获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刘志刚教授还代表我们深圳大学应邀担任本届大赛的评委。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是中国基础医学教育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本次大赛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基础医学专业与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承办,吸引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13所海内外高校近千名师生代表参赛,“国赛”共有475个参赛项目、“中俄赛”则有13所中国院校与6所俄罗斯院校的25个项目参赛,是历届大赛中参会单位和项目最多的一届。比赛内容涉及生物学与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设置6个分组、17个分会场(含“中俄赛”分会场)。
为了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和展现深圳大学医学部学生积极投身课内外科创活动的成果与风采,早在本学期开学初,基础医学院负责本届实验大赛工作的陈献雄老师已开始着手本届全国大赛的准备工作,3月12日举行了学院内初赛,从16个小组中筛选出4个优秀项目代表我校参加5月份的全国决赛。

参加国赛项目选出后,我们在四月至五月初开始对四个项目的参赛选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培训。医学部副主任王晓梅教授(指导老师之一)、刘志刚教授(指导老师之一),3位指导老师吴序栎、陈献雄和毛卓老师全程参与院内四次培训指导。老师们凭借多年带领学生参赛的经验和丰富的科研经历体

会,对参赛项目的实验研究背景、实验创新性、可行性、实验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补充完善,对汇报人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回答问题,以及PPT的撰写与美观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的修改意见,陈献雄老师对参赛各环节进行了把关和指导。同学们经过四次培训,进行了四次集体试讲,每次试讲后各组都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对参赛PPT作了深入细致的修改和润色,结合比赛要求加以打磨、升华。在老师们的悉心点拨下,各组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除了学院内集中培训,各组指导老师常常利用各种业余零星时间对各自小组进行精准辅导。2018年5月11日下午我们一行17名师生抵达全国大赛举办地点长沙。

师生们忘却了旅途的劳累,在高铁上,在入住的酒店里,大家都投入到忘我的比赛演练中,一刻钟也不想轻易放过。第二组还在高铁上发现小小问题,紧急联系大赛主办方老师要求更换比赛PPT。此时此刻,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力求赛出我们深大学子的最好水平。

比赛期间,选手们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每个小组都有两三名组员(指导老师负担费用)前来充当啦啦队,在比赛前一天还专门到赛场为本组汇报人踩点,提前了解赛场情况。就在比赛前一刻,二组队员马强还在赛场边为汇报人林东旭同学做最后的陪练。大家都不愿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力求做到有备无患。组员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后勤服务令人感动!

各组指导老师还在赛前进一步组织学生试讲练习,利用比赛间隙对各组进行现场指导,并前往各个赛场“坐阵”为参赛选手们鼓劲。我校四个参赛小组在不同的分会场跟全国百余所高校包括众多老牌院校在内的475项目同台竞技(下图为选手们在比赛现场)。

四组参赛选手不负众望,面对全国医学名校强手,面对高手林立的决赛现场丝毫没有胆怯退缩的表现,在比赛讲述中自信沉稳的表现与流畅的回答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展示出我们深大学子的科学创新素养、缜密的科研思维能力、训练有素的实验技术能力和丰硕的实验研究成果。最终,经过参赛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团队获得本次国赛1个二等奖(共66名)、1个三等奖(共105名)、2个优秀奖(共242名)的好成绩。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201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