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活体实时无创监测循环肿瘤细胞和纳米颗粒药物
时间:3月16日(周三)下午2:30
地点:光电工程学院346会议室
报告人:魏勋斌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主持人:屈军乐
教授
个人简介:
魏勋斌,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Fellow。1993年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光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199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生物物理学博士,1999-2001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2006年任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教授。
2006年回国,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化学系教授。共发表NATURE、PNAS等SCI论文70余篇,他引800余次。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一项,
国内外专利四项。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MED-X研究院),生物医疗仪器学科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SPIE(国际光学工程组织)Fellow(会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受邀担任细胞分析领域期刊Cytometry
Part A (影响因子3.71)的副主编,国家外专局“海外计划”评审专家。主要研究肿瘤与免疫的光学成像与检测技术及治疗。
报告摘要: “在体流式细胞仪”在实时高速荧光影像方法和体外流式细胞仪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了柱面镜光学系统,实现了在体、实时、无损、定量检测循环系统内细胞群体,满足了现有影像技术所不能提供的对细胞定量和在体监测的需求。由于避免了抽血,该光学技术可长时间﹑连续地对同一活体的循环系统内细胞进行动态监测,不需要为获取数据而抽血或杀死动物,填补了该检测领域的空白。这项技术可用于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适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血细胞的免疫分析等研究。我们进一步对循环细胞进行光学在体操纵,这对肿瘤的治疗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我们近期也开始将“在体流式细胞仪”应用于活体无创监测药物的血液动力学研究,如纳米颗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