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之新研究生系统建设篇
作者:时间:2018-01-17点击次数:


 

深圳大学研究生新系统 自2017年初建设以来,目前已在支撑全校研究生学籍、培养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为10000+研究生和3000+教师提供了服务,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肯定。建设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小编也不禁打call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一年多来系统建设的风风雨雨吧~

NO.1 系统建设历程


 

系统建设历程图


 

NO.2 系统使用情况


 

上线APP总数和功能点数量图


 

系统访问量图(人次)


 

核心业务访问量图(人次)


 

核心业务累计数据量图


 

NO.3 系统建设成效


 

原有研究生系统由学籍培养学位招生这几部分构成,功能简单易用,但是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培养类型日趋多样、基于学分制的个性化培养管理模式,原系统业务衔接不够、数据标准不统一、功能覆盖面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新系统在继承原系统优点前提下,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提升:


 

1、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 建立统一学籍库,在原系统数据基础上进行清洗,共整理出23288条学籍数据。


 

学籍数据整理数量图


 

  • 建立统一课程库,梳理历史开课、成绩信息,共整理出3571门在用课程数据,2192门历史课程数据。
     


 

课程数据(适用学生分类)整理数量图


 

  • 对历史成绩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出自1996年获得学位点以来22年的所有历史成绩数据。(2017年成绩在录入中)


 

成绩数据整理数量图


 

  • 融入校园生态体系,和平台、人事、教务、迎新、离校、财务、一卡通、宿舍等业务体系实现了功能或数据层面的共享互通。


 

数据共享整合图


 

      2、业务流程梳理优化


 

  • 学籍、培养核心流程梳理优化,实现学籍、培养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学籍、培养流程图


 

  • 学位全流程整合梳理,实现学位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学位流程图(部分)


 

3、借助信息化手段,顶层规划业务模型;解决了很多之前业务上想解决但未能解决的问题:

  • 系统加强了培养方案制订、开课、排课等环节的监管,杜绝了专业型课程、学术型课程随意合班上课的情况,保障了不同类别学生可以得到针对性的培养

  • 分析学生计划当中的课程状态,在开课时宏观把握开课情况,对于选课人数不足课程提前预警缓开,避免了开班后停课带来的教学资源浪费

  • 培养方案制订、学生选计划、院系开课、学生选课等多个环节会对标学生培养要求要求进行审查,杜绝学生学业风险,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警

  • 招生专业目录和师生互选贯通,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保障了教学资源合理分配

  • 人脸识别终端使用在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身份验证环节,智能设备助力业务开展,解放人力的同时提升了业务效率。

  • 顶层规划全校学籍异动流程,实现学籍异动申请完全线上进行,解决了学生在双校区之间来回奔波的问题,另外实现了不同校区不同上课节次方案的双校区课表,更好的服务了广大师生。


 

NO.4 后续完善提升计划


 

后续完善提升计划图


 

NO.5 写在最后的话


 

系统能够在短期获得建设成效,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离不开相关部门、业务处室、院系各方的全力合作和辛勤付出。主管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协调,业务部门全程参与、深度介入,院系秘书充分理解、积极配合。也期望在后继的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大家能一如既往的理解支持,让系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全校师生。